直肠癌术后需进行多方面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切口及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管道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和心理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口与引流管情况,术后按序进食并保证营养,妥善护理尿管与腹腔引流管,预防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支持。
一、术后一般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直肠癌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一般每0.5-1小时监测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例如,体温可反映患者有无感染等情况,若体温持续升高,可能提示切口感染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脉搏和血压的变化能及时反映患者的循环状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功能减退,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不典型,更需密切观察。
2.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若发现切口红肿、渗液增多或有异常气味,应及时报告医生。对于留置的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和脱落,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并准确记录。如腹腔引流管,若引流液为大量血性液体,可能提示腹腔内有出血情况;若引流液为脓性,则可能有感染发生。
二、饮食护理
1.术后早期饮食
术后禁食一段时间,待肠道功能恢复(一般表现为肛门排气)后开始逐步进食。早期应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然后再恢复正常饮食。饮食应遵循从少到多、从稀到稠的原则。对于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注意循序渐进;而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饮食过渡更要缓慢,防止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
饮食中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以促进切口愈合和机体恢复。同时,要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维生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黏膜修复。
三、管道护理
1.尿管护理
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管扭曲、堵塞,定期更换尿袋。一般每天更换尿袋一次。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质,若尿液出现浑浊、血尿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ml,以起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女性患者由于尿道较短,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需特别注意尿管护理。
2.腹腔引流管护理
除了保持引流管通畅外,还要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根据引流液的情况,医生会决定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一般当引流液量逐渐减少,颜色清亮,无明显渗出时,可考虑拔除引流管。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引流管脱出,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拉扯引流管。
四、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肺部感染预防
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对于老年患者和长期吸烟的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较高,更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每次深呼吸5-10次,每天多次进行。同时,保持病房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度(22-24℃)和湿度(50%-60%)。
2.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进行下肢活动,如踝关节的屈伸运动、足背的环转运动等。病情允许时,可协助患者翻身、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龄、肥胖、有既往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可使用弹力袜或气压治疗仪等辅助预防措施。弹力袜可通过压迫下肢静脉,促进血液回流;气压治疗仪则通过间歇性充气压迫下肢,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目的。
五、心理护理
1.关注患者情绪变化
直肠癌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与疾病本身、手术创伤以及对预后的担忧等因素有关。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例如,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效果和预后情况,列举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年轻患者,可能还会担心疾病对未来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影响,要耐心为其解释相关问题;对于老年患者,要更多地给予关心和陪伴,让其感受到温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