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改变和可改变两类。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随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升高、男性略高且女性绝经后接近男性的年龄性别因素,以及家族遗传史;可改变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致血管损伤破裂出血、糖尿病损伤血管内皮促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致血管狭窄堵塞、心脏病易致血栓栓塞、吸烟损伤血管内皮促硬化、酗酒致多种不良影响、缺乏运动致代谢紊乱、不健康饮食如高盐高脂低蔬果等增加风险。
一、不可modifiable危险因素
(一)年龄与性别
年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的发病风险逐渐升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血管会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如血管壁弹性下降、内膜增厚等,使得血管更容易出现病变,从而增加脑卒中发生几率。例如,55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55岁以下人群。
性别方面:一般而言,男性患脑卒中的风险略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发病风险会逐渐接近男性。
(二)家族遗传史
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脑卒中,那么个体患病风险会增加。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一些与脑卒中相关的基因缺陷或易感性,使得个体更容易出现脑血管的异常情况。比如,若父母一方患有脑卒中,其子女患病风险比无家族史者高出一定倍数。
二、可modifiable危险因素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容易形成血栓,同时也增加了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血压正常者的数倍。例如,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患者,其脑卒中发病风险显著升高。
(二)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还会影响血液的凝固性等,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此外,糖尿病还常伴有脂代谢紊乱等问题,进一步加重了脑血管病变的风险。
(三)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会使血液中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影响脑部血液供应。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人群患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例如,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会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四)心脏病
如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会导致心房内血液淤积,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血管时,就会引起脑栓塞。据统计,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无房颤者高5倍以上。其他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五)吸烟
吸烟时产生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吸烟者患脑卒中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1-2倍。而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风险越高。
(六)酗酒
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脏功能受损、血液黏稠度增加等。研究发现,过量饮酒者患脑卒中的风险明显高于适度饮酒或不饮酒者。例如,每天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超过60g,女性超过30g),脑卒中发病风险会显著上升。
(七)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血压升高、血糖代谢紊乱等,进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运动不足会使身体的代谢功能降低,血管弹性下降等。例如,每周运动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少于30分钟的人群,脑卒中发生风险较经常运动者高。
(八)不健康饮食
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风险。高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加重血管负担。例如,每日盐摄入量超过6g的人群,患高血压及相关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此外,长期摄入高饱和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会导致维生素、膳食纤维等摄入缺乏,也不利于脑血管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