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可引发神经系统表现,如头晕(因脑供血不足,不同年龄诱因不同)、头痛(因血管舒缩紊乱,女性生理时期、高血压患者影响不同)、记忆力减退(早期近记忆,后期远记忆,与脑部供血不足及不良生活方式加速进程有关);还可致精神症状,如情绪不稳定(因神经递质调节功能受影响,不同人群表现不同)、睡眠障碍(因血液循环障碍,不同人群影响不同);也会引起缺血性卒中相关表现,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因血管狭窄或微血栓,不同年龄段诱因不同)、脑梗死(因血管进一步变化,不同人群风险不同)。
一、神经系统表现
1.头晕
脑动脉硬化患者常出现头晕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能发生,年轻人若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加上可能存在的血脂异常等情况,也易引发脑动脉硬化相关头晕;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脑动脉硬化性头晕。头晕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只是轻微的头重感,重者会感觉天旋地转,影响日常的行走、工作等活动。
2.头痛
部分脑动脉硬化患者会有头痛表现,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刺痛等。这是因为脑动脉硬化使脑血管的舒缩功能紊乱,血管弹性减退,当脑血流发生变化时就会刺激神经引起头痛。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对脑血管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头痛的发作情况;而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本身血压波动就可能加重脑动脉硬化相关头痛的程度。
3.记忆力减退
早期可能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例如容易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刚说过的话等。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可能受到影响。脑动脉硬化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影响了大脑海马等与记忆相关区域的功能。儿童一般较少出现脑动脉硬化相关记忆力减退,但如果有先天性血管异常等特殊病史的儿童,也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出现类似表现;对于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成年人,会加速脑动脉硬化进程,进而更快出现记忆力减退。
二、精神症状表现
1.情绪不稳定
脑动脉硬化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表现为易激动、焦虑、抑郁等。脑动脉硬化影响了大脑的神经递质调节功能,导致情绪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年轻女性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加上脑动脉硬化的潜在风险因素,更容易出现情绪方面的波动;老年男性若有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史,脑动脉硬化进展可能导致更明显的情绪不稳定,如容易烦躁、情绪低落等。
2.睡眠障碍
常见的有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等。脑动脉硬化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了与睡眠调节相关的神经结构和神经递质。对于有熬夜习惯的年轻人,本身就可能存在睡眠问题,再加上脑动脉硬化,会进一步加重睡眠障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睡眠调节功能本身就会减弱,脑动脉硬化会使这种睡眠障碍更加突出,可能出现夜间频繁醒来,白天精神萎靡等情况。
三、缺血性卒中相关表现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
可出现一过性的偏身麻木、无力,言语不利等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完全缓解。这是因为脑动脉硬化导致局部脑血管狭窄或微血栓形成,引起短暂的脑缺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发生TIA的诱因不同,年轻人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异常、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等因素有关,而老年人主要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导致的动脉硬化进展有关。例如,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硬化,更容易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TIA。
2.脑梗死表现
如果脑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血管狭窄加重或血栓形成,就可能导致脑梗死。出现相应脑梗死区域对应的症状,如偏瘫(一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偏盲(视野缺损)、失语(不能说话或不能理解语言等)等。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脑动脉硬化,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孕妇等特殊人群如果存在脑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如孕期高血压等,也可能引发脑梗死,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