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有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关节症状包括晨僵、关节疼痛与压痛、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关节外症状有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
1.关节症状
晨僵:多数患者会出现,表现为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意义较大。这种症状在病情活动期较为明显,与夜间睡眠时关节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炎症介质积聚有关,随着病情缓解,晨僵时间会缩短。不同年龄的患者晨僵表现可能类似,但儿童患者可能表述相对不清晰,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晨僵程度。
关节疼痛与压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呈对称性,可累及多个关节,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为隐痛,有的则较为剧烈。压痛往往与疼痛部位一致,炎症的刺激是导致疼痛和压痛的主要原因。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如长期从事手部劳动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手部关节的疼痛与压痛。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的患者,在病情复发时,疼痛和压痛会加重。
关节肿胀:多因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受累关节出现肿胀,皮肤温度可能升高。肿胀的关节外形饱满,活动受限进一步加重。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特别关注。女性患者在孕期或哺乳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影响关节肿胀的表现。
关节畸形:晚期患者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等,膝关节可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关节畸形的发生是由于病情长期控制不佳,关节结构遭到破坏所致。不同年龄的患者畸形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如果病情未能有效控制,可能会影响骨骼发育导致畸形。女性患者在关节畸形后,生活自理能力可能受到较大影响,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关节外症状
类风湿结节:是较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肘关节鹰嘴突附近、腕部等。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硬,无压痛。类风湿结节的出现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其发生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类风湿结节的发生率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相对较少见。女性患者在类风湿结节出现后,需要注意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防止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类风湿血管炎:可表现为皮肤溃疡、指(趾)坏疽、周围神经病变等。皮肤溃疡多见于下肢,指(趾)坏疽是由于血管炎导致局部缺血坏死。周围神经病变可出现手足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类风湿血管炎的发生与血管的炎症损伤有关,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血管炎的表现也不同。儿童患者发生类风湿血管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女性患者在出现类风湿血管炎相关表现时,需要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呼吸系统症状:可出现胸膜炎、间质性肺疾病等。胸膜炎表现为胸痛、胸腔积液等;间质性肺疾病可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等,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较为常见。呼吸系统受累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并不少见,其发生与肺部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呼吸系统症状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基础肺功能较差,呼吸系统症状相对更明显。女性患者在呼吸系统受累时,要注意避免劳累,防止呼吸道感染加重病情。
血液系统症状:可出现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与慢性炎症有关。还可能出现血小板增多等情况。贫血会导致患者乏力、面色苍白等,影响生活质量。儿童患者出现血液系统症状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抵抗力。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本身可能有贫血倾向,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贫血可能加重这种情况。
消化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腹痛、恶心、呕吐等,可能与服用抗风湿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或疾病本身累及消化系统有关。消化系统症状的出现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表现和对营养的影响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为消化系统症状影响生长所需营养的吸收。女性患者在消化系统受累时,要注意饮食的调整,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