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关节症状有晨僵(中老年常见,是病情活动指标)、关节疼痛与肿胀(多对称,随病情进展可变形);关节外症状包括类风湿结节(病情活动标志)、呼吸系统症状(累及胸膜致胸痛等)、心血管系统症状(累及心包致心前区痛等)、血液系统症状(常见贫血、血小板增多,与炎症相关)。
一、关节症状
1.晨僵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出现晨僵现象,一般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具有较多临床意义。晨僵是指早晨起床后关节部位出现僵硬、活动受限的症状,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炎症介质的释放、关节滑膜的增厚以及关节腔积液等因素有关。在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可能出现晨僵,但一般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可能与长期的关节劳损、自身免疫功能随年龄变化等因素相关。女性患者可能由于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晨僵表现可能有一定特点,但总体机制与男性患者类似。对于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的患者,晨僵往往是病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2.关节疼痛与肿胀
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之一,多呈对称性,常见于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部位。疼痛性质可为钝痛、刺痛或胀痛等。关节肿胀是由于关节滑膜炎症、关节腔积液以及周围组织水肿等原因引起。随着病情进展,肿胀的关节可能会变形,比如手指的尺侧偏斜等。在不同年龄阶段,疼痛和肿胀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可能表现为不愿活动相应关节,而中老年患者可能更能明确表述关节的疼痛和肿胀感受。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关节症状的表现,但根本机制还是自身免疫介导的关节炎症。
二、关节外症状
1.类风湿结节
约20%-3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类风湿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肘关节鹰嘴突附近、腕部、跟腱等处。类风湿结节是病情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形成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在年龄因素上,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出现,但一般在病情较长的患者中更易出现。对于女性患者,类风湿结节的出现与男性患者机制相同,都是自身免疫异常引发的局部病理改变。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的患者,若发现新的类风湿结节,往往提示病情可能有活动倾向。
2.呼吸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膜炎或胸腔积液,发生率约10%-20%。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其发生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身免疫炎症累及胸膜所致。在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肺功能本身可能有一定减退,胸腔积液等呼吸系统症状可能会对其呼吸功能产生更明显的影响。女性患者在呼吸系统症状方面与男性患者无本质区别,但可能在激素水平影响下,对炎症的反应略有不同。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且合并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需要警惕病情的全面活动情况。
3.心血管系统症状
可出现心包炎,发生率约20%-50%,患者可能有心前区疼痛、心悸等症状。这是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症可累及心包膜。在年龄上,中老年患者由于心血管系统本身存在一定基础病变的风险相对较高,所以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心血管系统症状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女性患者在心血管系统症状方面与男性患者机制相同,但需要关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对心血管系统的额外影响。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并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的患者,需要综合评估病情,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心血管系统本身的基础病变情况。
4.血液系统症状
常见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与疾病的慢性炎症状态有关。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与疾病的炎症活动相关。在年龄因素上,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现血液系统症状时,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特别关注。女性患者在血液系统症状方面与男性患者无本质差异,但要注意在生理期等情况下贫血可能会有不同表现。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且伴有血液系统症状的患者,要结合血常规等检查结果来评估病情的活动程度以及血液系统受累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