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即婴儿湿疹,多发生于12岁宝宝,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等,会影响宝宝睡眠和饮食。其诱因包括饮食(高蛋白食物、母乳妈妈食用易过敏食物)、环境(温度湿度不适、接触刺激物)、遗传(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和护理不当(过度清洁、用刺激性洗浴用品)。日常护理要做好皮肤清洁保湿、选宽松纯棉衣物、调节室内温湿度、修剪指甲;饮食上,母乳喂养妈妈要清淡饮食,配方奶喂养可按需选特殊奶粉,添加辅食要逐步进行。药物治疗分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和口服(抗组胺药物)。特殊情况如低龄宝宝用药需谨慎、皮肤破损感染要及时用抗生素、反复不愈要排查其他疾病,家长正确护理和治疗多数可控制病情,要密切观察异常及时就医。
一、了解奶癣
奶癣,即婴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婴儿皮肤疾病,多发生于出生后1个月至2岁的宝宝。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出现小丘疹、水疱等,严重时可能会有渗液、结痂。宝宝因皮肤不适会表现出烦躁、哭闹等症状,影响睡眠和饮食。
二、寻找诱因
1.饮食因素:牛奶、鸡蛋、鱼虾等高蛋白食物可能会引起宝宝过敏,从而诱发奶癣。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食用了易过敏食物,也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宝宝。
2.环境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或过小、接触化纤衣物、毛绒玩具等,都可能刺激宝宝皮肤,引发奶癣。
3.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宝宝患奶癣的几率会相对较高。
4.护理不当:过度清洁皮肤,破坏了皮肤的屏障功能;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等,也容易导致奶癣的发生。
三、日常护理
1.皮肤护理: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和湿润,用温水轻轻清洗患处,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然后涂抹婴儿专用的保湿霜,如凡士林、硅霜等,以保护皮肤屏障。
2.穿着选择:给宝宝选择宽松、柔软、纯棉的衣物,避免穿化纤、羊毛等材质的衣服,减少对皮肤的摩擦。衣服要勤洗勤换,保持清洁。
3.环境调节: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控制在22℃25℃,湿度在50%60%。可以使用加湿器或空调来调节室内环境。避免让宝宝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定期清洁宝宝的房间和玩具。
4.修剪指甲:宝宝因奶癣瘙痒会不自觉地搔抓皮肤,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因此,要经常修剪宝宝的指甲,避免抓伤皮肤。
四、饮食调整
1.母乳喂养: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妈妈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易过敏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2.配方奶喂养:如果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3.添加辅食:宝宝开始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每次添加新的食物后,要观察宝宝的皮肤反应,如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添加。
五、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如果奶癣症状较轻,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如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炉甘石洗剂具有止痒、收敛的作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2.口服药物:如果奶癣症状较重,伴有明显的瘙痒、哭闹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以缓解瘙痒症状。
六、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1.低龄宝宝: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尤其是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在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温和、无刺激的药物,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料等成分的药物。
2.皮肤破损感染:如果宝宝奶癣部位的皮肤出现破损、渗液、化脓等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3.反复不愈:如果宝宝的奶癣症状反复不愈,或者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宝宝脸上长奶癣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惊慌。通过正确的护理和治疗,大多数宝宝的奶癣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