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鼻炎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病史采集要问过敏史(家族及自身)和症状(鼻塞、鼻痒、流涕、打喷嚏等);体格检查包括鼻部(观黏膜颜色、查鼻道)和眼部检查;辅助检查有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鼻分泌物涂片检查;需与血管运动性鼻炎、急性鼻炎、脑脊液鼻漏鉴别。
一、病史采集
1.过敏史询问
对于小儿过敏性鼻炎,首先要详细询问家族过敏史,因为过敏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若父母等亲属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小儿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会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患有过敏性疾病,子女患过敏性鼻炎的概率约为30%-50%;父母双方都患有过敏性疾病,子女患病概率可高达70%以上。
询问小儿自身的过敏情况,如是否对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等)等过敏,了解过敏发生的时间、季节等规律。一般来说,花粉过敏多在春秋季高发,尘螨过敏则在室内湿度适宜时容易发作。
2.症状表现询问
关注鼻塞情况,了解鼻塞是间歇性还是持续性,是单侧鼻塞还是双侧鼻塞。小儿过敏性鼻炎常表现为双侧间歇性鼻塞,在接触过敏原后鼻塞症状可加重。
询问鼻痒情况,小儿可能会出现频繁揉鼻、挖鼻等表现,因为鼻痒较为明显。
了解流涕情况,多为清水样涕,这是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之一,每天可流出较多量的清水涕。
留意打喷嚏的次数,往往会出现阵发性打喷嚏,每次可连续打几个甚至十几个喷嚏。
二、体格检查
1.鼻部检查
观察鼻腔黏膜颜色,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多呈苍白、水肿状态。可用前鼻镜或鼻内镜进行检查,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鼻腔内部结构,包括鼻甲、鼻道等情况。可见鼻甲肿大,下鼻甲尤为明显,鼻道内有较多清水样分泌物。
检查鼻道情况,可能会发现鼻道狭窄,由于黏膜水肿和分泌物积聚,鼻道空间变小。
2.眼部检查
部分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伴有眼部症状,如眼痒、流泪、结膜充血等,通过眼部检查可以发现这些眼部的异常表现,有助于综合判断病情。
三、辅助检查
1.皮肤点刺试验
是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之一。用多种常见过敏原浸液点刺小儿皮肤,观察皮肤反应。如果在点刺部位出现风团和红晕等阳性反应,提示小儿对相应过敏原过敏。一般来说,操作相对简便,在数分钟内即可出结果,但需要注意点刺试验可能会引起局部轻度反应,如红肿、瘙痒等,但通常较为轻微,且对于小儿来说相对安全。
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通过检测小儿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过敏状态。如果特异性IgE升高,提示小儿对相应过敏原处于致敏状态。该检查相对较为准确,不受皮肤状态等因素的干扰,但检测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一般需要几个小时到一天左右出结果。
3.鼻分泌物涂片检查
取小儿鼻分泌物进行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也是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一个重要实验室指标,因为嗜酸性粒细胞参与了过敏反应过程。
四、鉴别诊断
1.血管运动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症状与过敏性鼻炎有相似之处,如鼻塞、流涕等,但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发作往往与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等非过敏原性因素有关,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常为阴性,而过敏性鼻炎则可检测到明确的过敏原相关指标异常。
2.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初期可为清水样涕,后期可转为脓涕,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而小儿过敏性鼻炎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且通过病史、过敏原检测等可与之鉴别。
3.脑脊液鼻漏
脑脊液鼻漏可表现为鼻腔流清水样液体,但多有颅脑外伤等病史,通过葡萄糖定量检测等可鉴别,脑脊液鼻漏的液体葡萄糖含量较高,而过敏性鼻炎的鼻分泌物葡萄糖含量正常。
小儿过敏性鼻炎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全面、准确地进行判断,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儿的年龄特点,小儿表达能力相对有限,病史采集需要耐心与家长细致沟通;同时要注意检查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尽量减少小儿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