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症状多样、突发短暂可逆,一般表现有短暂性单肢或偏身无力、短暂性感觉异常、短暂性语言障碍、短暂性视力障碍等;不同类型有特殊表现,颈动脉系统TIA可出现一侧眼前阴影遮挡、视野缺损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眩晕、平衡障碍,还可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双侧视力障碍等,且不同人群因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发生相应表现的几率不同。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般表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多样,具有突发、短暂、可逆的特点。常见的表现包括以下几方面:
短暂性单肢或偏身无力: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比如拿东西不稳、行走时一侧肢体拖曳等,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然后恢复正常。从年龄因素来看,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发生,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容易出现粥样硬化等病变,增加了血管狭窄等导致脑缺血的风险;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血管病变,使这类症状出现的几率增加;对于有脑血管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肢体无力的可能性更高。
短暂性感觉异常:可表现为一侧面部、手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麻木感、针刺感等。例如患者可能感觉一侧脸部像有小虫子爬动的异样感觉,或者手指有麻木不适。在性别差异上,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异性,但不同性别在基础疾病的发生率上可能有差异,比如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在血脂等代谢方面出现一些变化,对血管的影响不同;从病史角度,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和血管,更容易出现感觉异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
短暂性语言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说话不流利,表现为找词困难、言语含糊不清等。比如本能很顺畅说出的词汇突然想不起来,说话语句不连贯。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脑部功能相对减退,血管调节等功能不如年轻人,发生语言障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相对高;生活方式中长期大量饮酒可能损伤脑部血管和神经,增加语言障碍发作的可能性;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可能使其更容易出现此类表现。
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单眼一过性黑矇,即一只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持续数分钟后恢复。这种情况与眼部的血液供应相关,年龄相关的血管硬化等会影响眼部血管的血流;女性在孕期或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血液的流变学,对视力障碍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一定影响;有眼部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短暂性视力障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几率更高。
二、不同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殊表现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除了上述一般表现外,还可能出现一侧眼前有阴影遮挡、视野缺损等情况。在年龄方面,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所以中老年患者发生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视野异常等表现的几率相对高;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颈动脉血管壁更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相关症状;有颈动脉狭窄病史的患者,再次发作时更易出现该系统相关的特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见表现有眩晕、平衡障碍,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站立或行走时不稳。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因为老年人的前庭器官等功能相对减退,且血管调节功能差;有颈椎病病史的患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基底动脉,导致脑缺血,更容易出现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眩晕等表现;女性在妊娠后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可能影响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增加该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的发生几率。另外,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双侧视力障碍等表现,比如患者可能出现喝水呛咳、说话声音含混不清、双眼同时视物异常等情况。年龄较大者脑部神经等结构功能衰退,对这些复杂表现的感知和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有心血管疾病史,如心律失常等,会影响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从而容易引发此类表现;有脑部血管畸形等病史的患者,发生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现这些特殊表现的风险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