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前驱期的全身不适、发热、头痛等非特异症状及轻度神经系统前驱表现;急性期的高热、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及颅神经受损表现;恢复期神经功能逐渐恢复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肌肉萎缩等后遗症,且症状因个体差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而异,疑似者需及时就医。
前驱期症状
全身症状:在疾病早期,患者常出现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体温可逐渐升高,一般为38~39℃左右,部分患者体温可能更高。同时伴有头痛、头晕、乏力、肌肉酸痛等表现,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情况;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可能症状相对更不典型,但发热等全身症状仍可能存在。
神经系统相关前驱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感觉过敏,在疾病初期可能会对疼痛、触摸等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但这种表现往往不被首先察觉。
急性期症状
高热:体温迅速上升,可在数小时内达到39~40℃以上,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可持续3~7天甚至更长时间。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表现,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高热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更容易引起惊厥等并发症;老年人高热可能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导致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受影响等情况。
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儿童发生意识障碍时,需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变化,因为儿童对病情变化的表达能力有限,意识障碍可能提示脑部受损严重;老年人出现意识障碍则需要警惕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等。这是由于病毒侵犯脑膜,引起脑膜的炎症反应所致。颈项强直表现为患者平卧时,被动屈曲颈部时抵抗力增强;克氏征阳性是指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伸其小腿,因屈肌痉挛而不能伸直,大于135°时为阳性;布氏征阳性是患者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不同年龄人群脑膜刺激征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肌肉张力等因素影响,脑膜刺激征的表现可能不如成年人典型,但仍可通过专业检查来判断。
瘫痪:是森林脑炎较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症状之一,多发生在发热3~8天后,常为不对称性的弛缓性瘫痪,以下肢瘫痪较为常见,也可累及上肢、颈部肌肉等。瘫痪的发生是因为病毒侵犯脊髓前角细胞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导致神经支配的肌肉失去功能。儿童发生瘫痪时,需要早期进行康复评估和干预,以促进肌肉功能恢复;老年人发生瘫痪则需要加强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自身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长期卧床的风险更高。
颅神经受损表现:可出现面部肌肉瘫痪、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这是由于病毒累及相应的颅神经所致。例如,面神经受损可导致面瘫,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受损可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影响患者的进食和呼吸功能,对于儿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问题,对于老年人则可能加重营养状况恶化和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恢复期症状
神经功能恢复:在经过急性期后,患者进入恢复期,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改善。瘫痪的肌肉可能会逐渐恢复部分功能,但恢复的程度因人而异。儿童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长时间的康复训练;老年人恢复相对缓慢,可能需要专业的康复治疗来帮助恢复神经功能。
遗留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如肌肉萎缩、运动障碍、智力减退等。如果在急性期病情严重,遗留后遗症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儿童遗留后遗症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未来的生活质量;老年人遗留后遗症则会明显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需要长期的照护和康复支持。
森林脑炎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而有所不同,一旦出现疑似森林脑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