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脑瘫发生风险或减轻其严重程度,需从孕期、围生期及新生儿期、婴幼儿期进行保健。孕期要合理营养、避免感染、谨慎用药、远离有害物质;围生期要监测胎儿宫内情况、选合适分娩方式、降新生儿窒息风险;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要防感染、合理喂养、避脑部外伤、早期发展监测。
一、孕期保健方面
1.合理营养摄入:孕妇应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叶酸对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孕妇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每日摄入400-800μg,可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等风险,而神经管畸形是可能导致脑瘫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因素之一。孕妇需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
2.避免感染:孕期要预防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增加小儿脑瘫的发生风险。孕妇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3.谨慎用药:孕妇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许多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一些致畸药物在孕期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从而引发脑瘫等疾病。所以孕妇不要自行滥用药物,包括一些非处方药,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应咨询医生是否安全。
4.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孕期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苯、甲醛等)、放射性物质等。工作环境中如果存在这些有害物质,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避免接触宠物身上的弓形虫等病原体,孕期应避免接触猫砂等可能感染弓形虫的物品,因为弓形虫感染可引起胎儿脑内炎症,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
二、围生期保健方面
1.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孕期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通过B超等检查手段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位、羊水等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等异常情况,若胎儿出现宫内缺氧等问题,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等,以减少对胎儿神经系统的损伤风险。
2.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根据胎儿的胎位、孕妇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对于存在胎位异常、胎儿过大等可能导致分娩困难的情况,需提前评估并选择剖宫产等合适的分娩方式,以降低新生儿因难产、产伤等导致脑瘫的风险。产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心等情况,确保胎儿顺利娩出。
3.降低新生儿窒息风险:新生儿窒息是导致脑瘫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分娩过程中,要确保助产人员操作规范,及时处理胎儿窘迫等情况,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尽量缩短窒息时间,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
三、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保健方面
1.预防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发生感染。要注意新生儿的护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如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继发感染;注意脐部护理,避免感染。新生儿室要保持卫生清洁,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一旦新生儿出现发热、拒奶、精神萎靡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因为严重的感染可能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
2.合理喂养:婴幼儿期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球蛋白等,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完善。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喂养,保证婴儿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支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3.避免脑部外伤:婴幼儿好奇心强,活动范围逐渐扩大,但自我保护能力差,要注意防止脑部外伤。如避免让婴幼儿从高处坠落、碰撞头部等。家中的家具边角应进行防护处理,防止婴幼儿磕碰受伤。一旦发生头部外伤,出现呕吐、嗜睡、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头部影像学等检查,及时发现脑部损伤并进行处理。
4.早期发展监测:密切关注婴幼儿的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在婴幼儿不同月龄,观察其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发育是否符合相应的里程碑。例如,3个月左右的婴儿能否抬头,6个月左右能否独坐等。如果发现婴幼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如早期的康复训练等,争取在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干预,降低脑瘫发生的风险或减轻脑瘫的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