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活方式、注重肛门局部卫生、适度运动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可预防痔疮,包括合理饮食(增膳食纤维、避辛辣刺激、控饮酒)、规律排便(定时、避免久蹲久坐)、温水坐浴、正确擦拭肛门、选有氧运动和提肛运动,孕妇、老年人、儿童各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改善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水果(像苹果、香蕉等)和全谷物食物。例如,每100克菠菜约含2.2克膳食纤维,充足的膳食纤维可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发生,而便秘是诱发痔疮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膳食纤维的需求量有所差异,一般成年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建议在25~30克左右,儿童可根据年龄适当调整,如6-12岁儿童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约19-25克。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过多食用辛辣食物会刺激肛门直肠部位的血管,导致血管充血扩张,增加痔疮发生风险。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减少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的摄入。
控制饮酒量:酒精会使肛周血管扩张,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引发痔疮。男性每天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对各年龄段人群的血管和肠道都有不良影响。
2.规律排便
定时排便:养成每天固定时间排便的习惯,一般建议晨起后或餐后半小时尝试排便,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肠道排便反射,防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导致便秘。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可根据自身生物钟适当调整排便时间,但都应尽量保持规律。例如儿童可在家长引导下逐渐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老年人也应尽量维持相对固定的排便时间。
避免排便时久蹲久坐:不要在排便时长时间玩手机、看书等,久蹲久坐会影响肛周血液循环,增加痔疮发生几率。无论是年轻人工作时久坐,还是老年人休息时久蹲,都应尽量避免。
二、注重肛门局部卫生
1.清洁方法
温水坐浴:每天可进行1~2次温水坐浴,水温控制在40~45℃左右,每次坐浴时间约15~20分钟。温水坐浴可以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保持肛门清洁,减少细菌滋生。不同人群都可采用温水坐浴,如上班族可在工作间隙利用午休时间进行简短坐浴,老年人在家中也可方便地进行坐浴。
正确擦拭肛门:排便后应使用柔软的卫生纸由前向后擦拭肛门,避免反复擦拭或用力擦拭,防止损伤肛门皮肤黏膜,引发感染或加重痔疮症状。儿童由于皮肤娇嫩,应选择柔软的婴儿专用湿巾轻轻擦拭,且动作要轻柔;老年人皮肤相对脆弱,也应注意擦拭力度。
三、适度运动
1.运动方式选择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散步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肠道蠕动功能。慢跑适合身体状况较好的人群,每周可进行3~4次,每次20~30分钟;游泳则对关节压力小,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泳强度和时间。
提肛运动: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具体做法是有意识地收缩肛门,每次收缩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提肛运动可以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痔疮。儿童可在家长引导下简单学习提肛运动,老年人也可经常进行,以维持肛门括约肌功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
随着孕期进展,子宫逐渐增大,会压迫盆腔血管,影响肛门部位血液循环,容易发生痔疮。孕妇应更加注意饮食调整,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便秘。同时,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另外,孕妇在排便时要避免久蹲,可采用坐式马桶,减少对肛门局部的压力。
2.老年人
老年人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更容易出现便秘情况,要特别注意饮食中膳食纤维的补充。可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高纤维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在运动方面,应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担。同时,老年人要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温水坐浴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防止烫伤。
3.儿童
儿童应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不挑食、偏食,保证足够的蔬菜水果摄入。家长要引导儿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排便时久蹲。在肛门卫生方面,要使用柔软的物品擦拭肛门,教育儿童不要用手搔抓肛门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