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黄斑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儿童期可能因先天性遗传因素致病;中老年期常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代谢及基质沉积有关,湿性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有关;性别本身非直接原因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存性别差异;生活方式中吸烟损伤血管内皮、长期强光暴露损伤视网膜、饮食不均衡致缺乏抗氧化营养素均增加风险;病史方面眼部其他病史如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均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一、年龄因素相关原因
(一)儿童期
先天性因素可能是儿童眼底黄斑病变的原因之一,比如遗传性黄斑病变相关基因缺陷,由于遗传物质的异常,从出生就存在导致黄斑发育等出现问题的潜在因素,这种遗传因素在儿童眼底黄斑病变病因中占据一定比例,且不同的遗传方式(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会影响发病的概率和表现。
(二)中老年期
随着年龄增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中老年眼底黄斑病变的常见原因。其中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主要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代谢功能下降、细胞外基质沉积等有关,随着年龄增加,这种代谢和沉积过程逐渐加重,导致黄斑区出现萎缩等病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则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有关,年龄增大使得脉络膜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新生血管长入黄斑区视网膜下,引起出血、渗出等病变。
二、性别因素相关原因
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直接导致眼底黄斑病变的原因,但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中,女性和男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有研究发现,在某些人群中,女性患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不过这一性别差异的具体关联还需要更多深入研究来明确。
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原因
(一)吸烟
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眼底的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视网膜黄斑区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输送,长期吸烟会增加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黄斑病变的风险。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者患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概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二)光照暴露
长期暴露在强光下,尤其是紫外线照射,会对眼底黄斑区的视网膜组织造成损伤。例如在高原地区长期从事户外活动的人群,由于紫外线照射强度大且时间长,眼底黄斑病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紫外线会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影响其对光损伤的防御和修复能力,进而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病风险。
(三)饮食不均衡
缺乏某些营养素也与眼底黄斑病变相关。比如长期缺乏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抗氧化营养素,会使黄斑区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损伤。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视网膜黄斑区的主要色素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过滤有害的蓝光,保护黄斑区组织。如果饮食中水果、蔬菜摄入不足,就容易导致这些营养素缺乏,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生几率。
四、病史因素相关原因
(一)眼部其他病史
眼部的一些既往疾病可能增加眼底黄斑病变的发生风险。例如,曾患有葡萄膜炎的患者,炎症反应可能累及黄斑区,导致黄斑水肿、黄斑区组织损伤等,从而引发黄斑病变。另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病情控制不佳,也可能影响到黄斑区的血液供应,逐渐导致黄斑病变的发生,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引起视网膜血管的渗漏、闭塞等改变,进而波及黄斑区。
(二)全身系统性疾病病史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全身微血管病变,眼底的视网膜血管也会受到影响,导致黄斑区出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病变。高血糖会使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和蛋白质渗漏到黄斑区视网膜组织中,长期发展会损害黄斑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全身血压升高会影响眼底黄斑区的血管压力,导致血管壁受损,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等改变,影响黄斑区的血液灌注。长期高血压会使视网膜血管弹性下降、狭窄,进而影响黄斑区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生风险。
3.心血管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可能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障碍,使得黄斑区的血液供应减少。因为心血管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进而影响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包括眼底的血液灌注,当黄斑区血液供应不足时,就可能引发黄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