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脱水有不同程度症状表现,轻度脱水体重减3%-5%,精神稍差等;中度减5%-10%,精神萎靡等;重度超10%,精神极度萎靡等,还伴口渴、呼吸等其他症状,常见喂养不当、腹泻等原因引起,轻度脱水可通过调整喂养补水改善,中、重度需及时就医静脉补液,家长要密切关注及时应对。
一、不同程度脱水的症状表现
轻度脱水:婴儿体重可能减轻3%-5%左右。一般表现为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前囟轻度凹陷;哭时有泪;口腔黏膜稍干燥;尿量稍减少。这是因为机体丢失的水分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较少,对婴儿的生理功能影响相对较轻。例如,婴儿每天摄入的水分减少,但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还能维持基本的生理平衡,所以症状相对不严重。
中度脱水:体重减轻5%-10%。婴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腔黏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此时,机体丢失的水分较多,已经影响到了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婴儿的内环境平衡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比如,血液循环量相对减少,会导致皮肤灌注不足,出现皮肤苍白、干燥等表现。
重度脱水:体重减轻超过10%。婴儿精神极度萎靡,呈昏睡或昏迷状态;皮肤发灰、冰冷、弹性极差;眼窝、前囟深度凹陷,闭目露睛;哭时无泪;口腔黏膜极干燥;尿量极少或无尿,可伴有休克症状,如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是因为大量水分丢失,严重影响了机体的血液循环和各个器官的灌注,若不及时纠正,会危及婴儿的生命。例如,重度脱水时,心脏的供血不足,导致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进而影响到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二、其他伴随症状
口渴表现:婴儿可能会频繁哭闹,表现出想要喝水的强烈欲望,这是因为脱水导致体内渗透压改变,刺激口渴中枢。
呼吸变化:重度脱水时可能出现呼吸深快的情况,这是机体为了排出更多二氧化碳,调节酸碱平衡的一种代偿表现。
精神状态:除了上述不同程度脱水对应的精神表现外,中度及重度脱水时婴儿还可能出现反应迟钝等情况,这是由于脱水影响了大脑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功能。例如,大脑供血不足会导致婴儿反应变得迟缓,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不灵敏。
囟门情况:前囟在婴儿脱水时会有明显变化,轻度脱水时前囟稍凹陷,中度及重度脱水时凹陷程度加重,这是因为脱水导致颅内压力改变,从而影响囟门的状态。
三、引起婴儿脱水的常见原因
喂养不当:对于婴儿来说,母乳喂养的婴儿如果母乳不足,或者人工喂养的婴儿奶粉调配不当(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婴儿摄入水分不足而脱水。例如,奶粉调配过浓会使婴儿摄入过多的溶质,需要更多的水分来代谢,若水分补充不足就容易脱水。
腹泻:婴儿腹泻是引起脱水的常见原因之一。各种感染(如病毒、细菌感染肠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腹泻,会使婴儿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例如,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婴儿每天腹泻次数较多,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很快就会出现脱水症状。
呕吐:严重的呕吐会使婴儿丢失大量的消化液,从而引起脱水。比如婴儿患胃肠型感冒时,可能会频繁呕吐,同时伴有发热等症状,若呕吐得不到控制,水分丢失过多就会导致脱水。
发热:婴儿发热时,皮肤和呼吸的不显性失水增加,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也容易引起脱水。例如,婴儿体温升高1℃,不显性失水会增加约10%,长时间发热若不注意补水,就可能导致脱水。
四、特殊人群(婴儿)脱水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婴儿轻度脱水: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人工喂养的婴儿可以适当增加喂水的量。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囟门、尿量等情况,一般通过增加水分摄入后,脱水症状会逐渐改善。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婴儿补充水分时,要选择合适的方式,避免呛咳。
婴儿中、重度脱水:这种情况比较危险,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婴儿的脱水程度进行静脉补液等治疗。在就医途中,要尽量让婴儿保持安静,避免剧烈哭闹,减少水分的消耗。对于有呕吐症状的婴儿,要注意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同时,要注意保暖,因为脱水的婴儿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凉加重病情。
总之,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儿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婴儿有脱水相关症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轻、中度脱水可以通过适当补水等方式处理,重度脱水必须尽快就医,以保障婴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