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分为脑部缺血性损伤和出血性损伤,缺血性损伤相关症状有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约70%患者出现)、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约40%-50%患者出现)、言语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约30%-40%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或双视(约20%-30%患者出现);出血性损伤相关症状有突发严重头痛(超8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约70%-80%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约30%-50%患者出现),不同症状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各有不同。
一、脑卒中的常见症状
(一)脑部缺血性损伤相关症状
1.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脑卒中相对少见,但若发生也可出现一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无法正常持物或行走,成人则更为常见。性别差异上无明显特异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压、高血糖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人群更易出现。患者可能感觉肢体沉重、活动不灵活,麻木感可表现为皮肤感觉减退,像触摸物体时感觉不敏锐等。从病史角度,有脑血管基础病病史的人群发生此类症状的风险更高。
例如,一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约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这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相应支配肢体运动和感觉的区域缺血,影响了神经传导功能。
2.突发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面部麻木可表现为面部感觉异常,如似有异物感、感觉减退等,口角歪斜则表现为微笑或说话时一侧口角下垂,无法正常闭合。生活方式中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风险增加,有高血压等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对于儿童脑卒中,若存在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病史也可能出现该症状。这是因为脑部负责面部神经调控的区域缺血或受损,导致面部神经功能异常。
临床统计发现,约40%-5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的表现,这与脑部相应神经传导通路受影响密切相关。
3.言语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儿童若有脑部发育相关疾病导致的脑卒中可能影响语言功能,成人则因脑血管病变影响语言中枢。性别无明显差异,长期处于高压力、高脂高糖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风险较高。有脑卒中家族史或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这是因为脑部语言中枢区域缺血或受损,影响了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功能。
研究表明,约30%-4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言语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的症状,如患者可能说话含糊不清,或者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含义等。
4.视物模糊或双视
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视物模糊表现为看东西不清楚,双视则是看物体出现重影。生活方式中长时间用眼过度、有眼部基础疾病合并脑血管病变的人群风险增加。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并发脑血管病变进而出现视物异常。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视觉传导和处理的区域缺血或受损,影响了视觉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临床观察发现,约20%-3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或双视的情况,具体比例因脑卒中类型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二)脑部出血性损伤相关症状
1.突发严重头痛
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男性和女性无明显差异,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有酗酒习惯的人群风险较高。患者常表现为头部剧烈疼痛,如炸裂样疼痛,可能与脑部血管破裂出血后,血液刺激脑膜等结构有关。有脑血管畸形等病史的人群也易出现突发严重头痛。
统计显示,约80%以上的脑出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其中严重头痛占比较高,这是脑出血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
2.恶心、呕吐
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与头痛常伴随出现。对于儿童脑出血,可能因颅内压升高引起,而成人脑出血多因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生活方式中暴饮暴食、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脑出血进而出现恶心呕吐。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稳定的人群更易出现。这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刺激胃肠道的神经,导致恶心、呕吐症状。
临床资料表明,约70%-80%的脑出血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伴随表现。
3.意识障碍
多见于中老年人脑出血患者,男性和女性无明显差异。有严重高血压病史、脑血管淀粉样变等病史的人群风险较高。患者可表现为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这是因为脑部出血破坏了正常的神经功能,影响了意识的调控中枢。
研究发现,约30%-50%的脑出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情越严重,意识障碍的程度可能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