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概述

来源:民福康

小儿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致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异常引发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伴多种伴随症状,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可通过孕期保健、安全分娩、新生儿护理等方式预防

病因

出生前因素:孕妇孕期感染(如TORCH感染等)、接触放射线、化学毒物、严重营养不良、吸烟酗酒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胎儿脑的正常发育,增加小儿脑性瘫痪发生风险,尤其在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关键时期,孕妇不良生活方式和接触有害因素对胎儿脑发育干扰较大。

出生时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产伤等,早产婴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低出生体重儿本身身体状况较弱,窒息和产伤会直接导致脑部缺氧、损伤等,从而引发脑性瘫痪,不同出生时情况对脑部影响程度不同,严重窒息或产伤往往更易导致发病。

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期严重黄疸(胆红素脑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等,胆红素脑病可影响神经细胞代谢,颅内感染会引发炎症反应损伤脑组织,颅脑外伤直接造成脑部结构和功能损害,这些出生后因素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都可能导致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

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运动发育落后,如3个月不能抬头、4个月不能伸手抓物等;肌张力异常,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僵硬)或降低(肢体松软);姿势异常,常见如尖足、剪刀步、角弓反张等异常姿势,不同类型小儿脑性瘫痪运动障碍表现有所差异,痉挛型以肌张力增高、运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手足徐动型则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的缓慢运动。

智力障碍:约2/3患儿有不同程度智力低下,轻度智力障碍可能仅表现为学习能力稍差,重度智力障碍则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智力障碍程度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相关,脑损伤越重,智力障碍发生概率越高且程度可能越重。

感知觉障碍:部分患儿存在视觉障碍(如斜视、视力减退等)、听觉障碍(听力下降)、触觉异常等,感知觉障碍会影响患儿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进而影响其运动、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失语等,语言障碍与脑部语言中枢受损或运动障碍导致不能正常模仿发音等有关,严重语言障碍会影响患儿的沟通交流和社会交往。

精神行为异常:常见有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孤僻、多动等,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癫痫发作,癫痫发作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孕妇孕期情况、分娩史、新生儿期病史等,了解可能导致脑损伤的相关因素,这是诊断的重要基础,通过准确采集病史能为后续诊断提供线索。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运动功能、肌张力、姿势等,观察患儿运动发育是否符合相应月龄标准,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姿势等,通过全面的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脑性瘫痪的运动及姿势异常表现。

辅助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晰显示脑部结构异常,如脑发育不良、颅内出血等情况;脑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是否合并癫痫及脑电活动异常;智力测试、听力视力检查等可评估患儿智力、感知觉等方面的情况,综合多种辅助检查结果才能更准确地做出诊断。

治疗与康复

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如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等)、作业治疗、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通过长期、系统的康复训练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语言能力、认知水平等,康复训练需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并且要长期坚持,因为脑性瘫痪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的过程,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重点有所不同。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脑性瘫痪的药物,主要是针对伴随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等,但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脑性瘫痪的运动及功能障碍问题。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儿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等,但手术治疗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综合评估患儿情况后谨慎选择。

预防

孕期保健: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预防感染等,为胎儿创造良好的在母体内的发育环境,减少出生前脑损伤的发生风险。

安全分娩:医护人员应提高助产技术,尽量避免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产伤等情况的发生,确保分娩过程安全,降低出生时脑损伤的概率。

新生儿护理:新生儿期加强护理,注意预防新生儿期疾病,如及时治疗新生儿黄疸、颅内感染等,减少出生后脑损伤的发生,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运动等方面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一般是指脑瘫,脑瘫主要是指小儿在脑发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小儿脑性瘫痪是什么?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一般是指脑瘫,脑瘫主要是指小儿在脑发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一般不具有遗传性。患者发生脑瘫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动作僵硬、精细运动发育落后、四肢痉挛、共济失调、反射异常等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对疾病进行干预,可造成其病情进一步加重,从而导致
小儿脑性瘫痪的概述是什么?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即脑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婴儿在脑发育早期,出现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胚胎质量不佳、母亲孕早期感染、早产、缺氧、遗传等原因可能会引起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低下、癫痫发作等症状,家长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促进患儿各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发育,减轻伤残程度。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给
小儿脑性瘫痪日常应注意什么?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一般是指脑瘫,脑瘫日常应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运动、病情监测等。 1.加强影响 家属日常生活中应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使其身体能够维持正常的发育,多吃瘦肉、鱼肉、菠菜、苦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2.适当运动 患者平时应该根据医生制定的运动方案进行运动,防止其因为运动过度或运动量不足而对
小儿脑性瘫痪该如何治疗?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在临床上一般称为脑瘫,脑瘫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家属日常生活中应该帮助患者学习抬头、翻身、站立等动作训练,帮助改善其运动障碍的情况,加强语言、音乐等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智力。 2.药物治疗 脑瘫导致患者发生癫痫的情况时,其可以遵医嘱使用左乙拉西坦片
脑性瘫痪的治疗?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脑性瘫痪的治疗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 脑性瘫痪的患儿可以根据病情的情况进行康复方案的制定,需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可以使身体机能达到大限度的改善。 2.药物治疗 患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肌肉松弛的药物,如巴氯芬以及地西泮。 3.其他治疗 患儿可以进行物理疗法,可以使患儿学
小儿脑性瘫痪怎么办才好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脑性瘫痪一般指脑瘫,小儿脑瘫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 1、一般治疗 患儿日常需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保持清淡营养,注意多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脑瘫的特效药,对于合并癫痫的患
小儿脑性瘫痪有什么症状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脑性瘫痪也就是脑瘫,小儿脑瘫可能有运动减少、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 1、运动减少 与正常小儿相比,脑瘫小儿无论精细运动还是粗大运动发育都比较慢,3个月仍然不能抬头,12个月仍然不能自主站立。 2、肌张力异常 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大多为肌张力明显升高,肢体比较僵硬、肌肉震颤等。 3、姿势
怎么治疗脑性瘫痪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脑性瘫痪一般是指脑瘫,脑瘫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病期间应加强护理,注意合理的膳食搭配和个人卫生,可以适当进行康复训练,比如翻身、坐立、行走等,有助于改善病情。 2、药物治疗 脑瘫合并癫痫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地西泮、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抗癫痫药进行治疗,起到控制
小儿脑性瘫痪是怎么回事导致的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一般指脑瘫,脑瘫主要与母亲身体状况、缺氧、遗传等原因有关。 1、母亲身体状况 孕早期母亲受到感染、中毒、接触放射线等影响,可导致胎儿脑细胞发育不良,出现脑瘫的现象。 2、缺氧 患儿因分娩时间过长、脐带绕颈、胎粪吸入、胎盘功能不良等原因导致脑缺氧,可出现脑瘫的现象。 3、遗传 脑瘫具有一定
脑性瘫痪该如何预防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性瘫痪一般是指脑瘫,预防脑瘫的方法有戒除不良嗜好、接种疫苗、加强护理等。 1.戒除不良嗜好 女性怀孕前和怀孕期间应该戒除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以免损伤胚胎质量,使其出现大脑发育不良的情况。 2.接种疫苗 女性怀孕前还可以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预防流感、风疹病毒感染等,防止胎儿出生后出现脑瘫的情况。
脑性瘫痪对孩子有什么危害和影响
李丹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脑瘫对孩子危害和影响,主要是影响到孩子运动发育和姿势的异常,比如到走的年龄,不能正常行走或者有些孩子虽然能行走了,但是会出现姿势异常等。此外,脑瘫也有可能是痉挛性脑瘫,孩子走路时会出现剪刀一样步态或是有些偏瘫型的脑瘫,患儿一侧肢体肌张力高,一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可能会出现跛行。
脑性瘫痪的孩子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燕群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脑性瘫痪的病人有肌张力高的,有肌张力低的,另外有一些偏瘫的,或者是这个有合并症的等等这些,合并有视觉异常听觉异常这种病人,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这个病人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比方说一个病人他的下肢的肌张力特别高,这个病人我们可能要选择包括蜡疗、中药熏蒸、水疗等等这些,当然也包括按摩,这些方法。有一部分可以解决,还有一部分他肌张力特别高的情况下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
高永强 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非常多,最主要的原因有四个,第一是早产,第二缺血缺氧、窒息,第三十胆红素脑病,第四则是孕期感染,常见的感染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风疹病毒感染等。小儿脑性瘫痪应及时进行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面肌瘫痪术前术后应注意事项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单纯的面肌瘫痪,也就是平时所讲的面神经炎所引起的面肌瘫痪,很少需要做手术治疗,除非是因为长期以后,因为恢复不良而引起了口角痉挛,可以去做神经减压术呃,但是在做神经减压手术之前,其实可以先去肌注肉毒素,如果一定要去做手术治疗,则要做一下术前评估,比如肌电图啊,或者查一下是否有内科系统疾病等。而做完手术之后,还需要遵医嘱服用神经营养的药物,辅
面肌瘫痪早期症状?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面肌瘫痪分为中枢性面肌瘫痪和周围性面肌瘫痪。周围性面肌瘫痪就是面神经炎,在早期一般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受风寒的病史,之后会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不对称等,表现为一侧眼力上下均受到影响。中枢性面肌瘫痪一般只会出现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症状。
面肌瘫痪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陈应柱 主任医师
苏北人民医院 三甲
面肌瘫痪有周围性的面肌瘫痪和中枢性的面肌瘫痪。通常周围性的面肌瘫痪需要与面肌痉挛相鉴别诊断,同时还要与重症肌无力做鉴别诊断。而中枢性的面肌瘫痪要明确是脑梗死、脑出血还是肿瘤占位等导致的。也有部分面肌瘫痪会伴有头痛、眼睛发红等表现。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