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从生活方式、饮食、病情监测及特殊人群等方面进行管理。生活方式上要作息规律、适度运动、戒烟限酒;饮食要合理膳食结构,控制盐分、增加蔬果和优质蛋白摄入;病情监测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需各有注意要点。
一、生活方式管理
(一)作息规律
保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成年人一般每晚应保证7-9小时的睡眠时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血糖异常等,进而增加脑卒中复发风险。例如,长期睡眠障碍的患者,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二)适度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控制体重。研究表明,规律运动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心血管功能和代谢指标会得到改善,能有效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但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尤其是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三)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必须戒烟。对于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增加脑卒中风险。
二、饮食管理
(一)合理膳食结构
1.控制盐分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诱因。例如,过多摄入盐分会使人体钠离子增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升高血压。
2.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和200-350克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持血管弹性。比如,苹果富含果胶等成分,能降低胆固醇;菠菜等绿叶蔬菜含有丰富的叶酸,有助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而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脑卒中风险增加相关。
3.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食物。鱼类尤其是深海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炎症反应。豆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且不含胆固醇,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三、病情监测
(一)血压监测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一般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主张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因为血压过高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或血管内皮损伤,诱发脑卒中复发;血压过低则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也不利于脑部血液供应。
(二)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三)血脂监测
定期检测血脂,重点关注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59mmol/L以下,如果患者已经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且合并高危因素,可能需要将其控制在1.8mmol/L以下。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生活管理中更要严格遵循上述各项注意事项。例如,在运动时要选择更安全、平缓的运动方式,饮食上要更加注重易消化、营养均衡。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病情监测时要更加频繁和细致,如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监测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生活方案。
(二)女性患者
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生理期、妊娠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血压、血脂等指标。例如,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增加脑卒中风险。所以在这些特殊时期,女性患者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严格控制血压、血脂等,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等。
(三)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史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注意事项外,要更加严格地控制基础疾病。比如,有冠心病的患者在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诱发心绞痛等心脏疾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进食,规律使用降糖药物等,以最大程度减少基础疾病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