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特殊类型,由左侧基底节区小血管病变致血管闭塞,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神经缺损症状。发病与血管因素(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液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纯运动性轻偏瘫等,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诊断靠头颅CT、MRI;治疗要控制基础病、改善脑循环,预防需健康生活、控基础病。

一、发病机制

1.血管因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使基底节区的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等病变,导致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例如,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长期高血压使得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加,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

小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基底节区的小动脉会逐渐发生硬化,血管弹性下降,管腔变窄,容易形成微血栓,阻塞血管。

2.血液因素: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增加了左侧基底节区小血管发生栓塞的风险。

二、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纯运动性轻偏瘫:较为常见,表现为左侧面部及上下肢无力,但不伴有感觉障碍、视野缺损等。例如,患者可能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提物困难等情况,但面部表情可能相对正常。

纯感觉性卒中: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侧身体的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烧灼感等,但无肢体无力等运动障碍症状。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患者有左侧肢体的共济失调(如步态不稳、肢体协调不良),同时伴有轻偏瘫。

2.不同年龄、性别差异

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发生病变的概率增加。儿童及青少年较少发生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除非有特殊的先天性血管异常或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等情况。

性别: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绝对差异,但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可能有差异,从而间接影响发病风险。例如,在一些人群中,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可能相对较高,这可能使得男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更高的腔隙性脑梗死发病风险。

3.生活方式影响

吸烟: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加左侧基底节区小血管闭塞的风险。吸烟者患腔隙性脑梗死的风险比不吸烟者明显升高。

酗酒:过量饮酒可导致血压波动、血脂升高,还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几率,包括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使身体代谢紊乱,血脂、血糖容易升高,肥胖发生率增加,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脑血管健康,增加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4.病史相关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是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基础病史。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血管病变进展更快,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糖尿病病史: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脂异常等,容易导致小血管病变,进而引发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在发病24-48小时后可发现左侧基底节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楚,直径多在2-15mm之间。

头颅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T,早期即可发现左侧基底节区的缺血病灶,尤其是在发病几小时内,MRI的DW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可发现高信号病灶,有助于早期诊断。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疾病。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要注意避免血压降得过低,尤其是老年人。对于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改善脑循环:可使用一些改善脑血流的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避免脑灌注压过低导致梗死面积扩大。

2.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提倡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例如,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

戒烟限酒:彻底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规范用药,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需要重视的脑血管疾病,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预防复发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脑血管健康。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疾病,是由于体内脂蛋白代谢异常引起的,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左侧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怎么办?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左侧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危重的病候。对于此类病人来说,需要进行溶栓、西药、抗凝、合理降压的治疗。在经过急性期的治疗后,还需要及时的康复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可以口服神经节苷酯,乙酰谷氨酰胺来营养神经,如果梗塞病灶比较多,还可以服用蛋白水解物等药物来对梗死病灶进行控制和清除。如
高血压引起的脑梗死,能不能治好?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高血压造成的脑梗死不能完全治愈。你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造成的脑梗塞,如果没有后遗症,有些功能可以慢慢恢复。如果治疗后有后遗症,有些功能可能难以恢复。在治疗过程中控制血压,然后进行功能锻炼和针刺治疗言语或肢体运动障碍。
脑梗死高血压如何治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高血压是脑梗死的动脉硬化基础,因此存在脑梗死的病人必须控制好高血压。存在高血压的病人,可以口服钙拮抗剂,比如硝苯地平控释片,马来酸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等。这类药,副作用较少,少数人表现出下肢水肿,牙龈肿痛等。如果存在冠心病,或者是尿蛋白升高可以选用ACEI类药,如福辛普利等,但这类药副作用为表现
两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是什么病?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多数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者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病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可以表现出一侧或双侧肢体运动或者是感觉障碍,部分病人也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建议发病后积极控制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可以恢复到何种程度?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面积脑梗死病人正常愈后不佳,大多数都留有后遗症,此外也有很多病人有可能会表现出生命危险,至于恢复程度,是需要因具体的脑梗部位来决定,有一些前循环大面积脑梗和病人,经过治疗后也是有完全恢复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大多数大面积脑梗的病人多少会有一些后遗症。
脑梗死康复能治好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脑梗死是有可能治好的,脑梗塞病人要科学准确用药,以避免该病的复发。脑梗塞属于高复发疾病,病人一定要根据医嘱科学准确的用药,以避免脑血管内部表现出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血管病变;还要定期到医院复诊,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大面积脑梗死能治疗吗?
杨军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面积脑梗死能治疗。因为梗死的面积比较大,病情发展的往往比较迅速,大部分病人在短时间内死亡。如果在急性期及时进行治疗,可以进入恢复期。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由于病情比较严重,一旦发现,建议立刻到医院就诊,立即进行脑部ct、脑部核磁、脑血管造影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脑梗死出现坠积性肺炎的护理有什么?
蒋雄斌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脑梗死出现坠积性肺炎后,如果患者仍有自主活动能力,应尽快恢复自主活动能力,减少卧床时间,并鼓励其经常翻身,避免分泌物沉积。如果患者无法自主活动,家长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将体内蓄积的痰液排出来。日常生活中,家属也要注意患者的饮食,保证患者的饮水量,并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比如鸡蛋、牛
腔隙性脑梗塞需多长时间康复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腔隙性脑梗塞的专业名称是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一般需要3-6个月能康复。 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情况时,若梗死范围比较小,未出现血管堵塞的情况,病情相对较轻,大约3个月能够恢复正常。如果患者梗死的范围比较大,疾病反复发作时,则会造成病情严重,病程相对较长,6个月左右腔隙性脑梗死才可以康复。 患者
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严重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是否严重要根据情况判断。 如果梗死面积较小且数量较少,没有伤及重要的神经,及时进行干预,正常情况下并不严重,但如果梗死面积大、梗死灶数量较多或干预不及时,则比较严重,可能会引起大脑不可逆的损伤,造成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记忆减退或性情改变等。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氯吡格
脑梗死和脑血栓有什么区别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脑梗死是指梗死灶是外延比较大的概念,而脑血栓是脑梗死的一种原因,就是说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产生病变的因素,也就是说脑梗死可以由脑血栓形成来产生,也可以由栓塞来形成,也可以有低灌注性脑梗死,也可以是血管继发的痉挛造成脑梗死。因此,脑梗死外延比较宽泛,而脑血栓就是单纯的在血管里面形成了血栓,是脑梗死的一种原因。
腔隙性脑梗死会导致呕吐吗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一旦影像学诊断有腔隙性脑梗死,是否会引起呕吐,需要看其发生部位。如果没有波及到呕吐中枢,也就是脑干时,通常不会出现呕吐。往往这种腔隙性脑梗死,因为是比较小的病灶,在半球产生的腔隙性脑梗死是不会出现呕吐的。但如果可能正好就在呕吐中枢出现了腔隙性脑梗死,那可能会引起呕吐。腔隙性脑梗死是影像学诊断,只有去做了头颅核磁或者是CT,发现脑子里面有一
腔隙性脑梗死能治好吗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腔隙性脑梗死是小的缺血灶,也就是小的梗死灶,已经梗死的部位,也就是已经有了坏死的细胞,不可能治好。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后,治疗目的不在于治愈,而是防止再继续地增加这种腔隙性梗死的部位,也就是防止再出现新的腔隙性梗死。这时候就要去查找造成的腔隙性脑梗死原因,对于这种产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要加以干预、治疗即可。另外,对于腔隙性脑梗死这种并发的结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严重吗
陈宏璘 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一般不会引起比较严重的临床症状,但是一定要明确引起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这都是引起改变的主要原因,所以平时要控制好血压以及血糖。同时,平时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对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比如吸烟、饮酒等。所以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治疗关键是要预防再次发生,平时可以服用拜阿司匹林等一些药物治疗,并养
腔隙性脑梗死是什么
刘健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腔隙性脑梗死是颅内小穿支动脉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失去供血,脑细胞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受损,属于临床综合征。因为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被吞噬细胞转移走形成小空腔,所以称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通常会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脑梗死多久能恢复正常
杜琳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不一定能够恢复正常,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脑梗塞之后,有些人由于梗塞位置比较好,梗塞在功能很少区域,那么往往会很快恢复,可能半年之内就会恢复。但是如果梗塞位置非常不好,正好在关键脑区,比如内囊,在内囊膝部或内囊下肢,这种情况就不可能完全恢复。另外,由于脑梗塞疾病本身就是高致残性疾病,所以不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