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因眼前段结构异常致房角突然关闭、眼压急剧升高的眼科急症,发病与解剖因素等有关,有眼部症状和体征,靠眼压等检查诊断,治疗分紧急降眼压及不同人群特殊考虑,可通过定期检查、避免诱因、健康生活方式预防。
一、疾病定义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前段结构异常导致房角突然关闭,进而引起眼压急剧升高为特征的眼科急症。其发病与眼球解剖结构异常密切相关,如浅前房、窄房角等,这些解剖因素使得房水排出受阻,眼压迅速上升。
二、发病机制
1.解剖因素主导:患者多具有眼前节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如角膜相对较小、晶状体较厚且位置靠前,导致前房深度变浅,房角狭窄。当某些诱因(如情绪激动、长时间在暗室环境、长时间阅读等)作用下,瞳孔散大,周边虹膜阻塞房角,房水流出通道被完全阻断,房水积聚,眼压急剧升高。
年龄与性别的影响: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结构特点及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处于暗环境、过度用眼、情绪波动大等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例如,长时间在昏暗环境中看电影、读书等,会使瞳孔散大,易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眼部疼痛:患眼常出现剧烈胀痛,可波及同侧头部,患者会感到眼眶、颞部甚至半侧头部疼痛,这是由于眼压升高刺激三叉神经末梢所致。
视力急剧下降:眼压升高造成视神经受损,患者视力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严重时可仅存光感。
虹视现象:看灯光时,患者会发现光源周围有彩色光环,如同雨后彩虹,这是因为眼压升高导致角膜水肿,影响了光线的折射。
恶心呕吐:眼压急剧升高可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胃肠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2.眼部体征
眼压升高:通过眼压计测量,眼压可高达50mmHg以上(正常眼压范围10-21mmHg)。
角膜水肿: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呈雾状水肿,透明度下降。
前房浅,房角关闭:房角镜检查可发现房角完全关闭,这是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重要依据。
瞳孔改变:瞳孔常散大,呈竖椭圆形,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四、诊断方法
1.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若眼压明显升高(>21mmHg),尤其是双眼眼压差值>5mmHg或单眼眼压>30mmHg时需高度警惕。
2.前房角镜检查:直接观察房角形态,可见房角关闭,这是确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金标准。
3.眼底检查:早期可无明显眼底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杯盘比增大等表现。
4.视野检查:用于评估视神经受损程度及视野缺损情况,早期可出现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视野改变。
五、治疗原则
1.紧急降眼压
药物降眼压:使用缩瞳剂(如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可缩小瞳孔,拉开周边虹膜,开放房角;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抑制房水生成;高渗剂(如甘露醇静脉滴注),快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眼内水分排出,降低眼压。
激光治疗:如周边虹膜激光打孔术,通过激光在周边虹膜上打孔,沟通前后房,解除瞳孔阻滞,降低眼压。
手术治疗:在眼压降低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小梁切除术、房角切开术等,建立有效的房水流出通道。
2.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全身情况,降压药物的使用需谨慎,避免对全身脏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术后要注意眼部感染的预防,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
儿童患者:儿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较为罕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眼前节发育异常有关。治疗时需格外谨慎,药物选择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性,手术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评估儿童的眼部发育情况,尽量选择对儿童眼部发育影响较小的手术方式,并密切随访儿童的视力、眼压及眼部结构发育情况。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激素水平对病情的可能影响,尤其是在围绝经期等激素波动较大的时期,要加强眼压监测和病情观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六、预防措施
1.定期眼部检查: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浅前房、窄房角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眼压、前房角及眼底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
2.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处于暗环境,减少情绪激动,合理用眼,避免过度用眼疲劳。例如,每次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40-50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尽量不在暗室中停留过久,看电影、在地下车库等暗环境时,注意适当活动眼部,促进瞳孔调节。
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积极控制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全身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