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有多种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肢体麻木)、语言功能障碍(如失语、构音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有嗜睡、昏迷;眼部症状包含视物模糊、复视;还会出现头痛、呕吐等其他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且基础疾病等会影响其发生风险。
一、神经系统症状
1.运动功能障碍
偏瘫:是急性脑梗死常见的运动症状,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例如,患者可能无法正常持物、行走,一侧上肢不能抬起,下肢行走时拖曳等。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运动调控的区域受损,导致对侧肢体的运动传导受到影响。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出现,若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发生急性脑梗死导致偏瘫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基础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等,易引发脑血管病变。
肢体麻木:患者可感觉一侧肢体麻木,如手部、面部或腿部等部位有麻木感,这种麻木感可能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麻木的发生与脑部感觉传导通路受损有关,影响了感觉信息的正常传递。对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管状态,增加脑梗死风险,进而出现肢体麻木症状;儿童发生急性脑梗死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肢体麻木也是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多与先天性血管畸形等病因相关。
2.语言功能障碍
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无法流利表达,只能说出个别简单词汇;感觉性失语则是患者能流利说话,但内容杂乱无章,无法理解他人话语的含义。语言中枢受损是导致失语的原因,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由于脑血管储备功能下降,更易因脑梗死累及语言中枢出现失语症状;儿童急性脑梗死导致语言功能障碍相对少见,多与先天发育或外伤等因素引起的脑血管问题相关。
构音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发音困难。这是由于控制咽喉部肌肉运动的神经受损,导致发音器官协调运动失常。各种年龄人群均可发生,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发生急性脑梗死进而出现构音障碍的风险可能增加,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也会损伤血管,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增加构音障碍等症状出现的可能性。
3.吞咽功能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表现为进食时呛咳、食物难以咽下等。这是因为脑部相关神经受损,影响了吞咽反射的正常进行。老年人发生急性脑梗死时更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因为老年人本身吞咽反射相对迟钝,且多有基础疾病,血管条件差,脑梗死易累及吞咽中枢相关区域;儿童急性脑梗死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较为罕见,若发生,多与新生儿期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导致脑血管病变有关。
二、意识障碍
1.嗜睡:患者表现为睡眠时间延长,但能被唤醒,唤醒后可进行简单交流,但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这是急性脑梗死较轻的意识障碍表现,可能是脑部部分区域缺血影响了觉醒系统所致。各年龄人群均可出现,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中年人,若发生急性脑梗死,可能因脑部缺血范围相对较小,先出现嗜睡症状;儿童急性脑梗死出现嗜睡相对少见,若出现需高度警惕严重的脑部血管病变。
2.昏迷:是较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这通常提示脑梗死累及范围较广,脑部重要功能区域严重受损。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昏迷,但老年人由于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易陷入昏迷状态;儿童发生昏迷多与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等导致的急性脑梗死相关,病情往往较为危急。
三、眼部症状
1.视物模糊:患者可出现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视觉传导和处理的区域缺血,影响了视觉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急性脑梗死时更易伴随视物模糊,因为糖尿病会累及血管,增加眼部和脑部血管病变风险;儿童急性脑梗死出现视物模糊相对少见,若出现需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等情况。
2.复视:表现为看物体时出现重影,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这是由于双侧眼球运动神经核或其传导束受损,导致眼球运动不协调所致。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对于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发生急性脑梗死累及眼球运动相关神经区域时易出现复视;儿童急性脑梗死出现复视也较为罕见,可能与脑部血管的先天性异常有关。
四、其他症状
1.头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头痛程度可轻可重,可为胀痛、刺痛等。头痛的发生与脑血管缺血、水肿导致颅内压变化或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任何年龄人群均可出现头痛,有偏头痛病史的人群发生急性脑梗死时,头痛表现可能与以往偏头痛有所不同,需注意鉴别;儿童急性脑梗死出现头痛相对少见,若出现头痛需仔细检查排除其他严重病因。
2.呕吐:可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多在头痛剧烈时伴随出现。这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老年人发生急性脑梗死出现呕吐时需警惕颅内压明显升高,可能提示脑梗死面积较大或伴有脑水肿等情况;儿童急性脑梗死出现呕吐也需引起重视,可能是病情较重的表现之一,需及时处理降低颅内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