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可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临床表现有关节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伴红肿热痛、全身发热乏力;实验室检查见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红蛋白轻度贫血、CRP和ESR升高、ASO升高且RF阴性;影像学早期X线无明显异常或仅软组织肿胀、超声可现关节腔积液和滑膜增厚,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来确定。
一、临床表现方面
1.关节症状
对称性多关节受累: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四肢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呈现对称性,即左右两侧相同部位的关节同时或先后发病。儿童患者可能以大关节游走性疼痛为特点,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在不同关节间转移。比如某个孩子昨天说膝关节疼,今天可能感觉踝关节又有不适。成人也常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小关节受累情况相对少见,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小关节症状。
关节红肿热痛:受累关节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触摸有发热感,并且伴有剧烈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以膝关节为例,患病时膝关节会明显肿胀,皮肤发红,不敢屈伸活动。
2.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轻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儿童发热相对更常见且体温波动可能较大,有的孩子可能突然体温升高,经过休息或治疗后体温又有所下降,但会反复。成人也会有发热表现,不过发热程度个体差异较大。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会出现这种全身不适的感觉,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
二、实验室检查方面
1.血常规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一般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会相应增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反应。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特点,白细胞计数波动可能更明显,但总体趋势与成人相似,若存在感染等情况也会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改变。
血红蛋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轻度降低,这是因为炎症状态下机体代谢变化等因素导致。儿童贫血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需要密切关注,比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生长缓慢等。
2.急性期反应物
C反应蛋白(CRP):CRP明显升高,一般会大于10mg/L,其升高程度与疾病的活动度密切相关。当疾病处于活动期时,CRP会显著升高,病情缓解后,CRP水平可逐渐下降。儿童患者CRP升高也能较好反映炎症活动情况,比如治疗后CRP下降,提示炎症得到控制。
红细胞沉降率(ESR):ESR加快,通常大于20mm/h(魏氏法),同样也是炎症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儿童的ESR值会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年龄越小,ESR相对越快,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时,会出现明显加快的情况。
3.自身抗体检查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多数患者ASO滴度升高,大于200U。这是因为风湿性关节炎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人体感染该菌后会产生ASO抗体。儿童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机会较多,若ASO升高结合临床症状,对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有重要提示作用。比如有孩子咽部感染后出现关节症状,同时ASO升高,就需要考虑风湿性关节炎可能。
类风湿因子(RF):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F通常呈阴性,这是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的重要点之一。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F多为阳性,而风湿性关节炎以RF阴性为常见表现,但也有少数特殊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方面
1.X线检查
早期表现:在疾病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或者仅能看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早期X线改变可能更难发现,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密切随访。比如儿童膝关节患病早期,X线可能只显示软组织稍肿胀,骨质尚无明显破坏。
晚期表现:病情反复发作多年后,可能会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破坏等改变。但相对类风湿关节炎来说,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骨质破坏出现较晚且程度相对较轻。成人晚期也可能出现关节间隙变窄等情况,但不如类风湿关节炎典型。
2.超声检查
关节腔积液情况:可以清晰显示关节腔有无积液,以及积液的多少。对于判断关节炎症程度有一定帮助,儿童关节超声检查相对更安全,无辐射,能较早发现关节内的异常情况,比如发现膝关节腔有较多积液提示关节炎症较明显。
滑膜增厚情况:能够观察到滑膜是否增厚,滑膜增厚是关节炎症的表现之一,超声可直观显示滑膜的形态和厚度变化,辅助诊断风湿性关节炎。
四、综合判断
医生会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情况来确定是否为风湿性关节炎。比如患者有典型的大关节对称性红肿热痛、ASO升高、CRP和ESR增快,同时X线早期无明显破坏,就需要考虑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但还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儿童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在判断时要更全面细致,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感染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结合临床具体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准确确定是否为风湿性关节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