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卒中。两者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不同特点,如脑卒中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表现多样,缺血性脑梗死起病相对较缓症状多样,影像学表现各有特征,诊断需综合多方面信息,治疗因类型而异且要考虑不同人群特点。
一、定义方面
脑卒中:是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多种因素相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病风险不同,有基础病史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是因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疾病,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病因是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常见危险因素同脑卒中,年龄增长、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以及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增加脑梗死发生风险。
二、发病机制方面
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如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因长期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或纤维素样坏死,血压骤升时血管破裂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等,是因为血管狭窄、堵塞等导致脑血流中断,脑梗死主要是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不同病因导致的脑卒中发病机制不同,年龄较大人群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易促使发病机制相关情况出现,有基础疾病人群发病机制相关异常更易发生。
脑梗死:主要发病机制是脑动脉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进而引起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脂质等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脑梗死,年龄增长血管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影响脑梗死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方面
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头痛、呕吐、偏瘫、意识障碍等,不同部位出血表现不同,如基底节区出血可出现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相对较缓,可表现为肢体无力、言语不利、口角歪斜、视物模糊等,症状因梗死部位不同而多样,年龄较大人群发生脑卒中后临床表现可能更复杂,恢复相对较慢,有基础病史人群可能在原有症状基础上加重。
脑梗死:典型症状有突然发生的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取决于梗死的血管和部位,不同年龄阶段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年轻患者可能因血管基础较好症状相对较轻,但也需重视,有基础病史患者可能症状更易被基础疾病掩盖或加重。
四、影像学表现方面
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在头颅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可清晰显示出血部位、范围等;缺血性脑卒中在早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发病24-48小时后可出现低密度梗死灶,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缺血性脑卒中检出更早更敏感,急性期梗死灶在DWI序列上呈高信号,出血性脑卒中MRI表现根据出血时期不同而有相应改变,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病史人群影像学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一定不同,但大体影像学特征符合上述表现。
脑梗死:头颅CT早期可能正常,24小时后可见低密度梗死灶,头颅MRI在发病数小时内即可发现脑梗死病灶,DWI序列上呈高信号,ADC序列呈低信号,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脑梗死部位、范围等,年龄较大人群因组织修复等因素可能影响影像学表现的解读,有基础病史人群可能存在血管等基础情况影响影像学呈现。
五、诊断方面
脑卒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经过、既往病史等,通过神经系统查体发现阳性体征,结合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及病史人群在诊断时需全面收集信息以准确判断,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多种基础疾病并存,需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
脑梗死:诊断同样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详细询问发病时情况,如是否突然起病等,神经系统查体发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头颅CT和MRI是重要诊断依据,通过影像学明确梗死部位等,在诊断过程中要考虑不同人群特点,如儿童脑梗死相对少见,但诊断时需结合儿童特殊情况及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等。
六、治疗方面
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根据情况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如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等)或外科手术治疗(如血肿清除术等);缺血性脑卒中强调早期治疗,包括溶栓治疗(需严格把握适应证)、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治疗,不同类型脑卒中治疗方案不同,年龄较大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身体耐受性等情况,有基础病史患者治疗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比如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要注意血糖管理等。
脑梗死:治疗原则与缺血性脑卒中类似,早期再灌注治疗是关键,如符合溶栓指征可进行溶栓,不符合溶栓可进行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不同年龄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等治疗对各年龄段的适应性,比如儿童脑梗死治疗需谨慎选择药物及治疗方案,充分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