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需立即就医,经一般检查和辅助检查评估后,按治疗原则控制基础疾病、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同时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复查进行二级预防,及时正确处理对降低后续脑梗死发生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立即就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卒中的高危预警信号,一旦发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就诊。因为在TIA发生后的短期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较高,及时就医能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最大程度降低脑梗死的发生概率及减轻后续可能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等不良后果。
二、评估与检查
1.一般检查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头部外伤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情况,以及TIA发作的具体表现,如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症状表现(是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利还是视物模糊等)、缓解方式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基础疾病发生情况可能不同,例如老年人更易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女性在某些特殊时期如围绝经期激素变化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而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如心房颤动等更易发生心源性栓子导致TIA。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等。
2.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可以初步排除脑出血等类似TIA表现的疾病,在发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异常,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缺血灶等改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头颅CT的解读需要考虑其生理差异,例如儿童头颅CT正常解剖结构与成人有一定不同,老年人可能存在脑萎缩等基础情况影响对病灶的判断。
头颅MRI及DWI(弥散加权成像):能更早发现缺血病灶,尤其是在TIA发作后的数小时内,DWI可发现早期的缺血改变,对于明确脑组织是否已经发生缺血损伤以及损伤的范围等有重要意义。不同性别患者在MRI检查中的图像可能因生理结构等因素有细微差别,但总体诊断价值是相似的。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MRI检查时需注意可能存在的微血管病变等对图像的影响。
血管检查:
颈部血管超声:可以初步评估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稳定性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高脂饮食、吸烟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更容易发现斑块等异常。
脑血管造影(DSA):是评估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有无狭窄、闭塞及动脉瘤等情况,但属于有创检查。对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该检查。
三、治疗原则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如果患者有高血压,需要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来说,对于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收缩压较高的患者,要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避免脑灌注不足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略有差异,老年人可能需要更谨慎地调整血压,女性在妊娠相关高血压等特殊情况时血压控制有不同要求。
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水平,可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等综合管理。糖尿病患者发生TIA后,血糖的稳定对于脑梗死的预防及神经功能恢复等非常重要,高血糖或低血糖都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心脏病:如有心房颤动等心脏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抗凝等治疗。例如心房颤动患者发生TIA后,往往需要评估CHADS-VASc评分来决定抗凝治疗的方案,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评分计算及抗凝治疗决策有相应的考量,老年患者可能更需要关注出血风险等。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概率。但需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需要权衡利弊。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儿童一般不首选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而老年人使用时要密切监测出血等情况。
3.抗凝治疗
对于某些特定情况的TIA患者,如心源性栓塞导致的TIA等,可能需要抗凝治疗。但抗凝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且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因为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例如心房颤动合并瓣膜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抗凝治疗,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则不适合抗凝治疗。
四、二级预防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建议患者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应少于6g;限制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例如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的摄入;控制糖分摄入,避免高糖饮品和甜食。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饮食调整的具体细节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调整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进行,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饮食要求不同。
运动: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量运动,如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脂等,但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伤。老年人运动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女性在月经、孕期等特殊时期运动要适度调整。
戒烟限酒:吸烟是TIA及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吸烟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有危害,长期饮酒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颈部血管超声或脑血管造影等。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每3-6个月复查一次血脂,根据血脂情况调整降脂药物等;每年复查颈部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斑块情况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复查间隔可能根据病情有所调整,老年人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复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需要高度重视的情况,及时正确的处理对于降低后续脑梗死的发生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及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