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脑疝是脑出血后因颅内病变致颅内压力分布不均使脑组织移位压迫周围结构的严重综合征,病因包括脑出血本身及颅内病变发展,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瞳孔变化、运动障碍、生命体征变化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病史,治疗原则为降颅压和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有不同需注意情况,需及时准确诊治及个体化处理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一、脑出血脑疝的定义
脑出血脑疝是指脑出血后,颅内血肿等病变导致颅内压力分布不均,使得脑组织从原本的解剖位置向压力较低的部位移位,进而压迫周围重要的脑组织、神经和血管等结构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当颅内某一部分发生脑出血形成血肿后,血肿占据一定的空间,使得颅内各分腔之间出现压力差,导致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通过一些孔隙,如小脑幕切迹、枕骨大孔等,从而形成脑疝。例如,大脑半球的脑出血可能导致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疝入幕下,压迫脑干等结构;而后颅窝的病变引起的脑出血可能导致小脑扁桃体通过枕骨大孔疝入椎管内,压迫延髓等生命中枢。
二、脑出血脑疝的病因
1.脑出血本身: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等病变,当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此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溶栓或抗凝治疗等也可引起脑出血,进而引发脑疝。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若血压控制不佳,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更易出现脑疝;而脑血管畸形患者,血管结构异常,更容易破裂出血并导致脑疝的发生。
2.颅内病变发展:脑出血后形成的血肿会不断占据颅内空间,使颅内压力持续升高,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促使脑疝的形成。比如,较大的脑出血血肿,其周围脑组织受到的压迫和推移作用更明显,脑疝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脑出血脑疝的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初期可能表现为嗜睡、昏睡,随着脑疝的进展,可迅速陷入昏迷状态。这是因为脑疝压迫了脑干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影响了大脑的觉醒功能。例如,在脑出血早期患者意识尚清楚,随着脑疝形成,很快就会出现意识模糊,然后逐渐加深至昏迷。
2.瞳孔变化:早期患侧瞳孔可短暂缩小,随后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是由于动眼神经受到压迫所致。当脑疝进一步发展时,双侧瞳孔可均明显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比如,小脑幕切迹疝早期患侧瞳孔先缩小,之后散大,而枕骨大孔疝时瞳孔变化可能出现较晚,但一旦出现往往提示病情极为危重。
3.运动障碍:可出现病变对侧肢体的肌力减退、偏瘫等。这是因为脑疝压迫了对侧的运动传导通路。例如,左侧大脑半球脑出血导致脑疝时,右侧肢体可能出现肌力下降、活动不利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去脑强直发作,表现为四肢伸直、角弓反张等,提示病情极其严重。
4.生命体征变化:初期可出现呼吸、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着脑疝的加重,可出现呼吸不规则、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最终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例如,枕骨大孔疝时,由于延髓受到压迫,早期可能出现呼吸骤停,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
四、脑出血脑疝的诊断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诊断脑出血脑疝的重要检查方法,可快速明确脑出血的部位、血肿大小等情况,同时能观察到脑疝形成的迹象,如脑组织的移位、脑室受压等表现。通过头颅CT可以清晰看到颅内是否有高密度的出血病灶,以及脑沟、脑室等结构是否因脑疝而发生改变。
头颅MRI:对于一些早期脑出血或不典型的脑疝情况,头颅MRI可能有更细致的表现,但在急诊情况下,头颅CT往往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因为其检查速度快,能迅速提供脑出血的相关信息。
2.临床表现结合病史:结合患者有脑出血的病史,以及出现的意识障碍、瞳孔变化、运动障碍、生命体征变化等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脑疝。例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同时伴有瞳孔改变等表现,应高度怀疑脑出血脑疝。
五、脑出血脑疝的治疗原则
1.降低颅内压:立即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快速降低颅内压力,减轻脑疝对脑组织的压迫。甘露醇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中的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2.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考虑进行手术清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如去骨瓣减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去除导致颅内压力增高的病因,解除脑疝对脑组织的压迫。例如,对于大量脑出血形成脑疝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清除血肿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措施。
六、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1.儿童患者:儿童脑出血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脑出血导致脑疝,病情往往进展迅速。儿童的颅骨尚未完全骨化,颅内代偿空间相对较大,但这也意味着当发生脑出血时,颅内压力升高更快。在治疗上,需更加谨慎地选择脱水剂等药物,密切监测颅内压力变化,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成年人不同,要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导致不良反应。同时,要加强对患儿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发生脑出血脑疝时,病情更为复杂。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衰退,对手术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高血压患者在控制颅内压的同时,要注意血压的调控,但降压不能过快过低,以免影响脑灌注;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脑出血脑疝是非常危急的情况。治疗时要兼顾胎儿和孕妇的安全。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谨慎权衡,因为一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手术也可能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在保障孕妇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
总之,脑出血脑疝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急症,需要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个体化处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