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变有多种常见原因,包括年龄、全身性疾病、生活方式和外伤等;其常见表现有视力改变、视野异常和眼部外观改变等;检查方法有眼底镜、OCT、FFA和眼部B超等;发现后要进一步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和定期随访;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和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常见引起眼底病变的原因
1.年龄因素
儿童:先天性眼底发育异常较为常见,如先天性视网膜劈裂,多在儿童期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患儿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
中老年:随着年龄增长,眼底血管等组织发生退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中老年常见的眼底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干性主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等,湿性则是黄斑区新生血管形成,可导致视力急剧下降。
2.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等。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且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病变发展。
高血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血压升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等改变,轻度高血压可能仅有视网膜动脉变细,严重时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渗出等,影响视力。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可能通过影响眼部血液供应间接导致眼底病变。例如,心输出量减少等情况可能使视网膜供血不足,引发相应的眼底改变。
3.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用眼过度: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熬夜等不良用眼习惯,可能导致视疲劳,长期积累可能影响眼底健康。例如,长期高强度近距离用眼的人群,比作息规律、用眼适度的人群更易出现眼底功能调节异常。
吸烟: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增加眼底病变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吸烟者患眼底病变的概率高于不吸烟者。
4.外伤:眼部受到撞击等外伤时,可能直接损伤眼底组织,如视网膜脱离等,患者可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二、眼底病变的常见表现
1.视力改变
可表现为视力下降,不同病因导致的眼底病变视力下降程度不同。例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导致突然的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无光感;而一些慢性的眼底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可能是逐渐发生的。
还可能出现视物变形,如看到的物体形状扭曲、变大或变小等,常见于黄斑区病变,如黄斑水肿、黄斑裂孔等。
2.视野异常
患者可能感觉视野范围变小,如管状视野等。例如,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早期多表现为夜盲,逐渐发展可出现视野缩小,最终可能仅存管状视野。
也可能出现视野内有暗点,如中心暗点,常见于黄斑病变等情况。
3.眼部外观改变
部分眼底病变可能引起眼部外观变化,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时,可能出现眼底出血,导致眼睛外观上可见红细胞等,但这一表现相对不典型,多数眼底病变外观无明显异常。
三、眼底病变的检查方法
1.眼底镜检查
直接眼底镜检查可初步观察眼底视网膜、视神经等结构的大致情况,能发现明显的出血、渗出、视网膜脱离等病变,但观察范围有限。
间接眼底镜检查可看到更广泛的眼底范围,有助于发现周边部的病变,对于一些复杂的眼底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能够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结构,如黄斑区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色素上皮层等的细微改变,对于诊断黄斑水肿、黄斑裂孔、视网膜劈裂等病变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可精确测量视网膜各层的厚度等指标。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然后观察眼底血管在荧光素循环中的形态和荧光素渗漏情况,可用于诊断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能发现早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渗漏、新生血管等情况。
4.眼部B超检查
对于屈光间质混浊(如白内障、玻璃体积血等)不能通过眼底镜直接观察眼底的情况,可通过眼部B超了解眼底结构,如发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混浊等病变。
四、发现眼底病变后的应对措施
1.进一步明确诊断
根据初步检查结果,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如根据FFA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眼底血管造影的详细分析等,以明确眼底病变的具体类型和病因。
对于怀疑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眼底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以明确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对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需要监测血压等。
2.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眼底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延缓眼底病变的进展。对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要控制血压,使血压稳定在合适水平。
如果是眼部外伤引起的眼底病变,需要根据外伤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视网膜脱离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
3.定期随访
无论是哪种眼底病变,都需要定期进行随访检查,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例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根据病情定期复查眼底,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一些慢性的眼底病变,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也需要定期监测病情进展。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发现眼底病变时,由于其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变可能对视力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家长要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和规范治疗。例如,对于先天性眼底病变,如先天性白内障合并眼底异常,需要尽早评估病情,考虑手术等治疗手段,同时密切关注孩子视力的发育情况,定期进行视力和眼底复查。
2.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眼底病变需要特别谨慎。一些全身性疾病在妊娠期可能发生变化,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眼底病变加重。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例如,进行眼底检查时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治疗眼底病变时要权衡利弊。
3.老年人
老年人眼底病变相对常见,且往往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在治疗眼底病变的同时,要注意整体健康状况的管理。例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进行眼底病变相关治疗时,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同时,老年人行动相对不便,在随访过程中要注意陪同人员的安排,确保能够按时进行复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