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结膜下出血的发病原因

来源:民福康

眼结膜下出血是结膜下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加致血液积聚,其发病原因包括外伤因素(机械性外伤、眼部手术后)、血管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全身性疾病因素(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因素(剧烈咳嗽、用力排便),不同因素下又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影响。

一、外伤因素

1.机械性外伤

年龄因素: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过程中容易发生眼部的机械性外伤,比如被玩具碰到眼睛等;老年人相对活动较为缓慢,但也可能因不小心碰撞等导致眼结膜下血管破裂出血。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但男性可能因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或有更多的户外活动,发生机械性外伤的几率相对稍高一些。例如男性从事建筑工作时,眼部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生活方式: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如拳击、篮球等运动爱好者,在运动过程中眼部受到撞击的风险增加,容易引发眼结膜下出血。

病史影响:有眼部疾病史的人群,如青光眼患者,眼部结构相对脆弱,在受到外力时更易出现眼结膜下出血;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人群,即使是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导致眼结膜下出血,因为其自身凝血机制异常,血管破裂后不易止血。

具体情况:当眼部受到直接的撞击、擦伤等外力作用时,结膜下的血管会破裂,从而引起眼结膜下出血。例如用手揉眼睛时过于用力,也可能导致结膜下血管破裂出血。

2.眼部手术后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眼部手术后发生眼结膜下出血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进行眼部小手术时,由于眼部组织相对娇嫩,术后恢复过程中血管更容易出现问题导致出血;老年人眼部组织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术后也较易发生眼结膜下出血。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倾向,但在一些眼部手术中,如白内障手术,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生活方式:术后如果患者有剧烈咳嗽、频繁低头等情况,会导致眼部压力变化,增加眼结膜下出血的风险。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也可能增加眼结膜下出血的几率。

病史影响: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后血压波动较大时,容易导致眼部血管破裂出血;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眼部血管的稳定性较差,术后发生眼结膜下出血的可能性更高。

具体情况:在眼部手术后,由于手术操作对眼部组织的影响,以及术后眼部的应激反应等,可能会导致结膜下血管破裂或渗透性改变,从而引起眼结膜下出血。

二、血管因素

1.高血压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因此老年人发生眼结膜下出血由于高血压导致血管病变的几率相对较高。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因遗传等因素导致的青少年高血压情况。

性别差异:在中年之前,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在更年期后,女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可能会相对上升,不过总体而言,高血压导致眼结膜下出血的发病机制与性别无特定关联。

生活方式:长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进而增加眼结膜下出血的可能性。例如长期摄入高盐食物的人群,血压更容易升高,眼部血管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破裂出血。

病史影响: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眼部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血管壁受损,更容易发生眼结膜下出血;同时,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会进一步加重眼部血管的病变,增加出血风险。

具体情况: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时,会使得眼结膜下的血管承受过高的压力,当血管不能承受这种压力时就会破裂,导致眼结膜下出血。

2.动脉硬化

年龄因素: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老年人发生动脉硬化的几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儿童和青少年几乎不会发生动脉硬化相关的眼结膜下出血。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更年期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动脉硬化的进展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总体而言,动脉硬化导致眼结膜下出血的机制与性别关系不大。

生活方式: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例如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进而增加眼结膜下出血的风险。

病史影响:有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并发动脉硬化,因为这些疾病会影响血管的正常代谢和结构,使得眼部血管更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眼结膜下出血。

具体情况:动脉硬化会使眼部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壁变硬变脆,当受到血压波动等因素影响时,血管容易破裂,从而引起眼结膜下出血。

三、全身性疾病因素

1.血液病

年龄因素:不同的血液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情况不同。例如白血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多见,而某些出血性疾病可能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发生,但总体而言,血液病导致的眼结膜下出血没有特定的年龄倾向性。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某些血液病可能在男性或女性中的发病率略有不同,不过这与眼结膜下出血的发病机制关系不大。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血液病导致的眼结膜下出血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患者有接触有害物质(如苯等)的情况,可能会增加患某些血液病的风险,进而增加眼结膜下出血的几率。例如长期在有苯污染环境中工作的人群,患白血病等血液病的风险升高,容易出现眼结膜下出血。

病史影响:有血液病家族史的患者,自身患血液病的风险较高,更容易发生因血液病导致的眼结膜下出血;已经确诊血液病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影响凝血功能等,容易出现眼结膜下出血。

具体情况:如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眼结膜下出血;再如血友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凝血因子,凝血功能严重异常,也极易发生眼结膜下出血。

2.感染性疾病

年龄因素: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病毒性结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从而引发眼结膜下出血;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也容易受到感染性疾病的侵袭导致眼结膜下出血。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定的感染性疾病中,如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可能无显著差别。

生活方式:不注意个人卫生、与感染源密切接触等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经常用手揉眼睛且不注意手部卫生的人群,容易感染眼部病原体,引发眼结膜下出血。

病史影响:有免疫功能低下病史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进而出现眼结膜下出血;有眼部慢性炎症病史的患者,眼部抵抗力相对较低,更容易继发感染导致眼结膜下出血。

具体情况:当眼部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时,炎症会刺激结膜下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或破裂,从而引起眼结膜下出血,例如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常伴有眼结膜下出血的表现。

四、其他因素

1.剧烈咳嗽

年龄因素: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剧烈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剧烈咳嗽等;老年人由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也容易出现剧烈咳嗽,从而增加眼结膜下出血的风险。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因剧烈咳嗽导致眼结膜下出血。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群更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从而导致剧烈咳嗽,增加眼结膜下出血的几率;经常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也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导致剧烈咳嗽,进而引发眼结膜下出血。

病史影响: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如哮喘患者,病情发作时容易出现剧烈咳嗽,增加眼结膜下出血的风险;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剧烈咳嗽可能导致血压波动,也可能增加眼结膜下出血的可能性。

具体情况:剧烈咳嗽时,胸腔内压力突然升高,会传导至眼部,使得眼结膜下的血管压力骤增,从而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2.用力排便

年龄因素: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减慢,更容易出现便秘,用力排便时容易导致眼结膜下出血;儿童相对较少出现用力排便导致眼结膜下出血的情况,但如果有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也可能出现。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在用力排便时都可能因腹压升高导致眼结膜下出血。

生活方式: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运动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导致便秘,增加用力排便时出现眼结膜下出血的风险。例如长期久坐、饮食单一的人群,更容易发生便秘和用力排便时的眼结膜下出血。

病史影响:有肛肠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痔疮患者,更容易出现便秘和用力排便的情况,进而增加眼结膜下出血的风险;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用力排便时血压升高,也容易导致眼结膜下出血。

具体情况: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力升高,会使眼部静脉回流受阻,眼结膜下血管压力增大,从而容易破裂出血。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眼结膜下出血
眼结膜下出血一般是指结膜下出血,结膜下出血主要是指位于患者眼球表面的结膜下微血管破裂,造成血液在结膜和眼球之间凝结,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眼结膜下出血有危险吗?
张悦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眼结膜下出血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危险,出血量不是很大,一段时间后也会被吸收,不会对身体产生太大的影响。偶尔一次的眼结膜下出血可能是咳嗽、过于用力、剧烈呕吐等情况导致。如果频繁出现出血的情况,要警惕是血液系统的疾病,比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属于较为严重的情况,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会出现其他部分的出血,如
肝脏不好会导致眼睛干涩发痒吗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肝脏不好是不是会导致眼睛干涩发痒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 如果患者的肝脏不好的情况较轻,且积极接受治疗,一般不会导致眼睛干涩发痒。但如果患者肝脏不好的情况严重,不接受治疗,且不注意日常生活管理,导致肝脏严重受损,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引起眼结膜下出血发生感染,便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发痒的症状。 建议
眼结膜下出血多久才能治愈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一般眼结膜下出血1-3周可以治愈。 如果眼结膜下出血的量很少,并且是眼部手术、外伤等原因导致的自发性出血,此外自身恢复能力比较强,在做好护理措施,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的情况下,一般病情恢复比较快,可能1周左右治愈。若发生严重的眼结膜下出血,出血量大,而且发病是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因导致的,眼结
眼结膜下出血是什么原因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结膜下出血通常是由于外伤、眼部炎症、高血压等原因引起的。 1、外伤 若眼部受到外力刺激,导致结膜下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淤积在局部,可能会形成红斑。 2、眼部炎症 患有眼部炎症,炎症可刺激结膜下血管,使其扩张充血,易发生破裂,诱发结膜下出血。 3、高血压 若患有高血压,当机体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血压短
眼结膜下出血主要原因有哪些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结膜下出血考虑是眼睛外伤、结膜炎、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所致。 1、眼睛外伤 患者眼睛遭受撞击伤、挤压伤、碾压伤等,由于外力损害眼睛组织,可导致结膜下出血症状。 2、结膜炎 患者结膜感染病原体、接触过敏原等出现结膜炎,由于炎症刺激局部组织,可造成结膜下出血现象。 3、凝血功能异常 遗传因素、缺乏凝血因
为什么会眼结膜下出血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结膜下出血考虑和剧烈咳嗽、眼外伤、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等原因有关。 1、剧烈咳嗽 患者剧烈咳嗽时,会造成血管内压力突然增高,结膜下小血管破裂导致眼结膜下出血。 2、眼外伤 如果眼部受到撞击,也会导致结膜下血管破裂,故患者会有眼结膜下出血的现象。 3、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细菌感染结膜引起严重急性细菌性结膜
眼结膜下出血的原因是什么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结膜下出血可能与眼外伤、眼部病变、剧烈咳嗽、糖尿病等原因有关。 1.眼外伤 眼部若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外伤,可能会导致结膜下血管破裂,出现眼结膜下出血的情况。 2.眼部病变 患者若患有结膜急性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感染,也可能会引起结膜下出血。 3.剧烈咳嗽 患者在剧烈咳嗽时,由于腹部气压上升,可能会导
眼结膜下出血怎么办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结膜下出血可以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若仅出现出血情况,无其他特殊症状,一般无需进行特殊治疗,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用眼,通常在一周左右即可自行吸收。 2.对症治疗 患者可以通过局部冷敷,减轻不适症状,还可以适当使用人工泪液,促进恢复。 3.对因
眼结膜下出血如何消除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结膜下出血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消除。 1.一般治疗 患者早期可用冷毛巾、冰袋等冷敷局部刺激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后期可用热毛巾、热水袋等热敷局部,加速血液的吸收,消除眼下出血。 2.药物治疗 若是因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结膜下出血,可口服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来消炎抗感染,改善眼结
如何治疗眼结膜下出血
杨丽霞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眼结膜下出血指结膜下出血,可通过一般治疗、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等方式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发生结膜下出血后,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禁止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麻辣火锅、麻辣鱼、大蒜等。 2.对因治疗 若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结膜下出血,此时应该及时服用降压药物改善病情
眼结膜下出血如何消除
陶远 副主任医师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结膜下出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治疗:第一、出血发生后的48小时内需要使用冰袋或冰毛巾做眼部冷敷,使出血血管收缩加速止血。第二、在出血发生48小时后,需要使用温毛巾或者眼罩进行热敷,能够加速出血吸收。第三、可以口服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例如血府逐瘀丸、和血明目片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