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银屑病是一组病因未明、临床表现与银屑病相似但预后和治疗反应不同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较为少见,以红斑、丘疹、鳞屑为主要表现,病程迁延且易反复发作。
副银屑病主要分为点滴型、斑块型、苔藓样型和痘疮样型四种类型。点滴型副银屑病多见于青年,皮损为散在分布的淡红色或红褐色小丘疹、斑丘疹,表面覆少量细薄鳞屑,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斑块型副银屑病以中年男性多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淡红色或黄红色斑块,表面有细薄鳞屑,可融合成大斑块,常对称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苔藓样型副银屑病皮损类似扁平苔藓,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扁平丘疹,可排列成网状或条状。痘疮样型副银屑病较为少见,表现为淡红色或红褐色丘疹、丘疱疹,部分可出现坏死、结痂,愈后留色素沉着或瘢痕。
目前副银屑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遗传等因素相关,治疗以对症为主,需长期随访观察,少数类型存在进展为淋巴瘤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