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耳聋表现为双侧渐进性听力损失从高频始渐累及低频、耳鸣呈持续性或间歇性与内耳神经细胞功能紊乱相关、言语分辨率下降是听觉系统处理言语信号有障碍、听觉重振是对响度变化耐受性降低因耳蜗毛细胞功能减退,长期暴露噪声环境、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可加重表现,老年群体需重视听力健康定期检查以减缓进展保障日常生活交流功能。
一、听力下降
呈双侧渐进性听力损失,通常从高频听力下降开始,逐渐累及低频。随着病情进展,对言语声的感知逐渐困难,尤其在嘈杂环境中更明显。这是由于年龄增长导致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等结构退变,影响声音的传导与感知,且随年龄增加,听力下降呈逐渐加重趋势,与内耳神经细胞功能退变及中枢听觉处理功能老化密切相关。
二、耳鸣
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嗡嗡声、蝉鸣声等。耳鸣可能先于听力下降出现,也可与听力下降同时存在,其发生机制与内耳神经细胞功能紊乱有关,年龄增长使内耳神经细胞代谢及功能状态改变,易引发耳鸣症状。
三、言语分辨率下降
能听到声音,但难以分辨言语内容。这是因为听觉系统在处理言语信号时出现障碍,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老化,对言语信号的分析整合能力下降,导致即使听到声音,也无法有效理解言语含义。
四、听觉重振现象
患者对响度变化的耐受性降低,小声时听不清,稍大声又觉得过响。此现象是由于耳蜗毛细胞功能减退,对声音强度的调节功能异常,使得对不同响度声音的感知出现偏差。
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等因素可能加重老年性耳聋表现,老年人需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以减缓耳聋进展;特殊人群中,老年群体整体需重视听力健康,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耳聋问题,以保障日常生活交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