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人群,性别差异不大,常累及长骨骨端(以膝关节周围多见),X线表现具特征性,病变多位于长骨骨端呈偏心性骨质破坏,有溶骨性、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壳一般完整但有时不连续,病变通常局限骨端,不侵犯关节软骨,大时可侵犯周围软组织,内有骨嵴呈“肥皂泡”样改变,儿童患者表现类似,有既往骨病史者复查关注病变变化,患者应避免过度剧烈运动防骨折。
病变部位:多位于长骨骨端,呈偏心性骨质破坏。例如在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常表现为发生于膝关节面上方的骨质破坏区。
骨质破坏形态:典型表现为溶骨性、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向周围膨胀,可形成明显的骨壳。破坏区与正常骨组织分界清楚,但无硬化边。在X线片上可见骨端有一清晰的透亮区,边缘较整齐,周围骨质无明显增生硬化现象。
骨壳情况:骨壳一般比较完整,但有时会不连续。当肿瘤生长较快时,骨壳可能部分破坏,表现为骨皮质的局部缺损。
病变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病变范围通常局限于骨端,一般不侵犯关节软骨,但当肿瘤较大时,可穿破骨皮质侵犯周围软组织,此时X线片上可见软组织肿块影。
骨嵴表现:肿瘤内可有骨嵴形成,呈“肥皂泡”样改变,这是骨巨细胞瘤较为特征性的X线表现。由于肿瘤细胞不断破坏骨组织并产生分隔,在X线片上呈现出多房状的透亮区,似肥皂泡样外观。
对于儿童患者,骨巨细胞瘤相对少见,但X线表现类似,仍遵循上述偏心性、膨胀性溶骨破坏等特点。而对于有既往骨病史的患者,在复查X线时需关注病变部位骨质破坏情况是否有变化,以判断病情进展或复发等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无论何种人群,骨巨细胞瘤患者应避免过度剧烈运动,防止病变部位骨折等情况发生,因为骨质破坏后骨的强度下降,过度运动易导致病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