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耳膜炎由感染等引起,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疼痛剧烈用糖皮质激素但需注意副作用及特殊人群)、局部治疗(清洁耳道、耳部滴药)、对症治疗(止痛),不同患者需特别注意,治疗期要休息、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注意饮食营养。
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耳膜炎,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细菌,控制感染。
糖皮质激素:对于有明显炎症反应、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起到抗炎、减轻水肿和缓解疼痛的作用,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等,在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使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受益比。
局部治疗:
耳部清洁: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等清洁耳道,去除分泌物,保持耳道清洁,利于炎症恢复,但操作时要注意避免损伤耳道黏膜。
耳部滴药: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直接作用于耳部病变部位,发挥抗菌作用。儿童使用滴耳液时要注意姿势和剂量等,避免药液流入咽喉等部位引起不适。
对症治疗:
止痛: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儿童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因其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要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选择合适的止痛方式和药物。
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治疗时需特别注意:儿童患者在用药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和剂量,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过敏史的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感染的恢复,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要更谨慎评估对血糖的影响等。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道,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