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性鼻炎是主要发生在鼻黏膜的慢性炎症,与环境、维生素缺乏等有关,有鼻腔干燥感、鼻出血、鼻腔分泌物异常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诊断,治疗需改善环境、补充维生素、鼻腔冲洗等,要保持鼻腔清洁、均衡饮食、戴口罩预防。
临床表现方面
鼻腔干燥感:患者常常感觉鼻腔内干燥不适,有异物感,总想通过擤鼻或挖鼻来缓解,但往往会加重症状。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可能会不自觉地用手揉鼻子;成年人则可能因鼻腔干燥而影响生活质量。
鼻出血:由于鼻黏膜干燥、脆弱,容易发生鼻出血,尤其在干燥的季节或环境中更为常见。儿童鼻出血时家长往往比较紧张,而成年人若经常鼻出血也需要引起重视。
鼻腔分泌物异常:鼻腔内可能有少量稀薄的分泌物,呈丝状,不易擤出。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用鼻镜检查鼻腔黏膜,可见鼻黏膜干燥、充血,下鼻甲前端可能有少许薄痂附着,鼻黏膜表面失去正常的湿润光泽。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检查时的操作力度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需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不适和损伤。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既往健康状况、维生素摄入情况等。比如长期在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患干燥性鼻炎的风险较高;有偏食习惯导致维生素缺乏的人群也需要关注。
治疗与预防
治疗:首先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通风,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对于维生素缺乏的患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2等。局部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清洁湿润;也可使用油性滴鼻剂,如液体石蜡、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等,润滑鼻黏膜,减少出血。
预防: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手挖鼻;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在干燥季节或粉尘环境中佩戴口罩,减少鼻腔受到的刺激。儿童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监督孩子避免不良的挖鼻等行为;成年人则要注意自身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调整,预防干燥性鼻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