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复位后又移位会出现疼痛加剧、肿胀加重、畸形改变、活动受限加重等情况,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对这些表现有不同影响,如儿童可能哭闹不止,糖尿病患者肿胀加重影响愈合,老年患者恢复困难等,手工劳动者及老年患者受活动受限影响更甚。
肿胀加重
受伤部位的肿胀会明显加重。骨折复位后,局部的炎症反应等导致的肿胀处于逐渐消退的状态,而一旦再次移位,会进一步损伤周围的血管、组织,引起更多的出血、渗出等,从而使肿胀程度比移位前明显加重。肿胀可能表现为受伤手腕部位皮肤紧绷、发亮,皮肤温度可能也会有所升高。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肿胀加重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组织修复,需要特别关注肿胀情况;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肿胀消退相对较慢,移位后肿胀加重可能恢复起来更困难。
畸形改变
手腕部位可能出现明显的畸形改变。正常手腕的形态会因为骨折移位而发生异常,比如原本对称的手腕外观变得不对称,可能出现局部的凸起、凹陷等情况。如果是Colles骨折等常见类型,复位后又移位可能会表现出典型的“餐叉样”畸形等改变。不同类型的手腕骨折移位后畸形表现有所差异,但都会与正常的手腕形态有明显区别。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后移位导致的畸形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而且儿童的自我表达能力有限,需要家长密切观察手腕外观的变化来及时发现移位情况。
活动受限加重
手腕的正常活动范围会明显受限加重。原本复位后患者可能已经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活动,如轻微的屈伸、旋转等,但再次移位后,由于骨折断端的异常位置,会限制手腕的活动,患者会发现手部的活动比移位前更加困难,比如无法正常握拳、伸展手指等。对于从事手工劳动的人群,如木工、电工等,手腕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工作,需要及时处理移位情况;老年患者本身活动能力相对较弱,移位后活动受限加重会进一步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如厕等都可能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