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关节炎形成途径包括病原体感染侵入关节的血源性传播、直接蔓延、医源性感染,以及关节局部因素中的关节损伤和关节本身病变也有影响。
一、病原体感染侵入关节是主要形成途径
1.血源性传播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中的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关节。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疖、痈、肺炎等,病原体随血流到达关节腔。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通过血源性途径发生化脓性关节炎,因为儿童的菌血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且血液循环相对活跃,病原体更容易到达关节部位。
2.直接蔓延
邻近关节的化脓性病灶可直接蔓延至关节。如附近的骨髓炎可直接侵犯关节,导致关节感染。老年人如果本身有关节周围的感染性病灶,如糖尿病患者足部的感染病灶,由于局部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感染更容易蔓延至关节,引发化脓性关节炎。
3.医源性感染
关节手术、关节穿刺等侵入性操作如果消毒不严格,可将病原体带入关节引起感染。对于接受关节手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术后恢复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病原体进入关节引发化脓性关节炎。
二、关节局部因素也有影响
1.关节损伤
关节遭受外伤,如骨折、脱位等,使关节软骨、滑膜等组织受损,为病原体入侵创造了条件。例如,运动损伤导致的膝关节骨折脱位,关节内结构破坏后,病原体更容易定植在关节内引发感染。对于运动员等经常参与剧烈运动的人群,关节损伤的概率相对较高,若损伤后处理不当,发生化脓性关节炎的风险增加。
2.关节本身的病变
某些关节本身的病变也可能增加化脓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虽然其主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关节的病理改变导致关节内环境改变,更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引发化脓性关节炎。这类患者由于本身有关节的慢性炎症,关节的防御机制受到影响,病原体更容易在关节内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