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及手术治疗情况。一般治疗包括观察病情和缓解不适;药物治疗有抗生素和止痛药物;婴儿和大龄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少数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并发症时可能需手术治疗。
一、一般治疗
1.观察病情:对于6个月-2岁的急性中耳炎患儿,若耳痛轻且体温≤39℃,可先观察24-48小时,留意病情变化。因为此年龄段患儿病情可能有一定自限性,但需密切关注症状发展。
2.缓解不适: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如半卧位,以减轻耳部压力。对于年龄稍大能配合的儿童,可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分散其对耳痛等不适的注意力。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若患儿出现剧烈耳痛、发热≥39℃、双侧中耳炎等情况,需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的使用要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由医生判断,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如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给药途径。
2.止痛药物:对于有明显耳痛的患儿,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止痛药物缓解疼痛。但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体重,严格按照药物适用范围使用,因为不同年龄段儿童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不同。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患急性中耳炎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因为婴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若出现精神萎靡、拒奶等情况,提示病情可能较重,需及时就医。同时,在护理上要保持耳部周围清洁,但避免随意冲洗耳道,防止感染加重。
2.大龄儿童:大龄儿童患急性中耳炎时,要告知其避免用力擤鼻,因为用力擤鼻可能会导致感染通过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加重中耳炎病情。还要注意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四、手术治疗情况
1.少数情况:当急性中耳炎经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如乳突炎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是相对较少采用的治疗方式,医生会严格评估患儿病情后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引流中耳脓液,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