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窘迫是严重产科并发症,胎动次数是判断重要指标,正常每小时3-5次,12小时少于10次提示可能窘迫,胎动减少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高龄孕妇、有妊娠合并症孕妇需更密切关注胎动,孕妇应学会正确数胎动,异常及时就医保障胎儿健康。
胎动次数减少的原因及意义
生理性因素:胎儿也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可能在某一时间段内胎动相对减少,但如果整体12小时胎动次数在正常范围内,一般问题不大。例如胎儿处于睡眠周期时,胎动会相对减少,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胎儿的睡眠周期大约为20-40分钟,在睡眠期间胎动会减少。
病理性因素:当胎儿存在缺氧等情况时,会出现胎动次数减少。比如胎盘功能减退,胎盘是胎儿获取营养和氧气的重要器官,胎盘功能减退会导致胎儿供氧不足,从而引起胎动减少;脐带绕颈、脐带打结等脐带异常情况,会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也会导致胎动次数改变。如果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需要高度警惕胎儿窘迫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胎心监护、B超等,以明确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不同人群(孕妇)的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胎儿窘迫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随着年龄增加,孕妇的身体状况可能不如年轻孕妇,胎盘功能等可能出现问题的概率增加。这类孕妇更应密切关注胎动情况,除了每天数胎动外,还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产检,包括胎心监护等检查项目,以便更早地发现胎儿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由于高血压会影响胎盘的血流灌注,容易导致胎儿缺氧,进而引起胎动异常。这类孕妇需要更加严格地监测胎动,一旦发现胎动次数明显减少或增多,应立即就医。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使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胎儿在宫内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胎动会首先出现变化,所以这类孕妇对胎动的监测要更加频繁和仔细。
胎动次数是判断胎儿窘迫的简便而重要的指标,孕妇应学会正确数胎动的方法,并密切关注胎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以保障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