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炎主要症状有腹泻(粪便多为黏液便、脓血便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腹痛(多为左下腹隐痛、胀痛、绞痛等,排便前可能加重,排便后部分可缓解,需与妇科疾病鉴别,老年患者表现不典型)、里急后重(便意频繁、排便量少、未尽感,影响儿童生活心理及成年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患者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还可能伴有低热或高热,儿童全身症状更明显,老年患者全身状况差时需积极评估处理。
腹泻:较为常见,粪便多为黏液便、脓血便等。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分泌功能紊乱,使得水分和黏液等分泌增多,同时炎症损伤肠道黏膜导致出血等,从而出现腹泻且粪便性状改变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可能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腹泻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特别关注;成年患者若长期慢性腹泻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等。
腹痛:多为左下腹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炎症刺激乙状结肠的神经末梢,引起肠道痉挛或神经冲动传导异常导致腹痛。疼痛程度和频率因个体病情轻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排便前腹痛可能加重,排便后部分患者腹痛可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腹痛持续存在。对于女性患者,需注意与妇科疾病导致的腹痛相鉴别;老年患者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
里急后重:患者有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少,排便后仍有未尽感。这是由于炎症刺激直肠部位的感受器,导致直肠痉挛性收缩,同时乙状结肠的炎症刺激也会影响排便反射,使得患者有频繁的便意却难以完全排空。儿童患者若出现里急后重可能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心理状态;成年患者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影响工作、社交等。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长期肠道炎症导致营养吸收不良,机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还有些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多为低热,若炎症较重也可能出现高热。儿童患者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可能因营养吸收不良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全身状况差,出现乏力、消瘦、发热等症状时更需积极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