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有观察等待和缓解症状,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使用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孕妇、老年人治疗各有其需关注的要点。
一、一般治疗
观察等待:对于6个月-2岁的非严重急性中耳炎患儿,若全身情况良好、耳痛不剧烈,可先观察等待,多数可自行缓解。因为此年龄段患儿自身免疫有一定发展,部分轻度感染有自愈可能。而对于2岁以上的急性中耳炎患儿,若症状较轻也可先观察1-2天,再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
缓解症状:耳痛明显时可适当采取措施缓解,如年龄较大儿童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疼痛,但需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且要遵循儿科用药安全原则。
二、药物治疗
抗生素使用
适应证:对于6个月以下急性中耳炎患儿、2-12岁中-重度急性中耳炎患儿(耳痛剧烈、体温>39℃等)、12岁以上急性中耳炎伴有严重感染表现(如高热持续、全身症状明显等)的患儿需使用抗生素。
药物选择:常用的有阿莫西林等,一般首选阿莫西林,疗程通常为10天左右。对于阿莫西林耐药风险高的地区或患儿,可考虑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急性中耳炎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注意药物的剂量计算要精确,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一些药物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耳痛是否缓解、体温是否下降等。对于婴儿,要注意观察其吃奶情况、精神状态等,因为婴儿不会准确表达不适。
孕妇:孕妇患急性中耳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因为孕妇的生理状态特殊,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要权衡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和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患急性中耳炎时,往往基础疾病较多,在治疗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因为老年人对感染的耐受能力可能较差,病情变化相对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