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一般不能自我矫正,其发生与发育、外伤、鼻腔内肿瘤或异物压迫等有关,可致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无症状者通常无需治疗,症状明显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矫正,患者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制定诊疗方案。
鼻中隔偏曲的发生主要与发育因素、外伤以及鼻腔内肿瘤或异物压迫等有关。发育过程中,筛骨垂直板与鼻中隔软骨发育不均衡可导致偏曲;外伤多发生在儿童期,当时因鼻中隔的各个组成部分发育未全,故症状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鼻中隔各部分的增长和骨化而出现鼻中隔偏曲;鼻腔内肿瘤或异物长期压迫鼻中隔,也可致其发生偏曲。这些病因导致的结构改变是自身无法恢复的,所以不能自我矫正。
症状及影响
鼻中隔偏曲可能引起鼻塞,单侧或双侧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常呈持续性鼻塞,这是因为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引起同侧鼻腔狭窄而出现鼻塞,严重时会影响正常呼吸,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出现鼻出血,偏曲的部位黏膜较薄,空气气流的刺激等易致黏膜糜烂、破溃出血;有的患者会有头痛,偏曲的部位刺激鼻中隔的神经末梢,可引起反射性头痛。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对于无症状的鼻中隔偏曲通常无需治疗。但如果是儿童鼻中隔偏曲,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密切观察,因为部分儿童可能随着生长发育,鼻腔结构会有一定变化,但一般变化不大。成人若症状较轻,也可先采取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缓解鼻塞、减轻炎症等,但保守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并不能矫正鼻中隔偏曲本身。
手术治疗: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明显症状,如严重鼻塞、反复鼻出血、头痛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通常需要手术矫正。手术方式有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等,目前也有更微创的手术方式,如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比如急性鼻炎、鼻窦炎发作期等情况一般不宜手术,需要病情控制后再考虑。
总之,鼻中隔偏曲通常不能自我矫正,需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患者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病情后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