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新生儿和婴儿期双侧脱位会有会阴部增宽、下肢不等长,单侧脱位有髋关节外展受限、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肢活动少弱;幼儿期步态异常,单侧呈短缩性跛行,双侧呈“鸭步”,髋关节屈曲外展受限且臀部可能后凸畸形,家长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新生儿婴儿期护理要轻柔,幼儿期注意观察步态等变化。
一、新生儿和婴儿期表现
(一)双侧脱位表现
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婴儿,会出现会阴部增宽的情况,这是因为双侧髋关节脱位后,骨盆受到影响导致会阴部结构改变。患儿下肢呈不等长状态,单侧脱位时患侧下肢较短,这是由于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位置异常,影响了下肢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单侧脱位表现
单侧发病时,患儿髋关节外展受限,这是较为典型的表现之一,家长在给患儿换尿布或活动下肢时会发现患侧下肢外展幅度明显小于健侧。患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增多、加深,与健侧不对称,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后局部组织受到牵拉,导致皮肤皱褶发生变化。患肢活动较健侧少,力量较弱,患儿在活动下肢时可能表现出不愿蹬踏等情况。
二、幼儿期表现
(一)步态异常
患儿会出现跛行步态,开始可能不明显,随着行走增多逐渐表现出来。单侧脱位时,患儿会呈现患肢短缩性跛行,即行走时患侧下肢不敢正常着地,身体向患侧倾斜;双侧脱位时,患儿会出现“鸭步”,走路时臀部左右摇摆,这是因为双侧髋关节脱位后,骨盆的运动方式发生改变,为了保持身体平衡,患儿通过摇摆臀部来调整。
(二)髋关节异常
患儿髋关节屈曲时,外展受限仍然存在,检查时可发现患侧髋关节外展角度小于正常儿童。臀部可能呈现后凸畸形,这是由于骨盆为了适应髋关节脱位的异常状态而发生的代偿性改变。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表现因患儿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家长需密切观察小儿下肢活动、皮肤皱褶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诊断,以便早期干预治疗,改善预后。对于新生儿和婴儿,家长在护理时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下肢;幼儿期要注意观察患儿步态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