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和胃肠炎无本质区别,均指胃黏膜和肠黏膜炎症,病因有感染与非感染因素,不同人群症状表现有差异,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不同年龄人群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感染因素: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毒感染像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都可引发。对于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因感染致病,且可能因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水等感染。成年人若不注意饮食卫生,也易受感染。
非感染因素:饮食不当是常见原因,大量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过度饮酒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也可能损伤胃肠黏膜导致炎症。不同年龄人群饮食方式不同,儿童可能因家长喂养不当出现饮食问题,成年人则可能因工作繁忙、社交应酬等导致饮食不规律。
症状表现:
共同症状:都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腹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腹泻次数可从数次到数十次不等。儿童患肠胃炎时,因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而成年人可能能更明确表述自身不适。
不同人群差异:儿童身体机能较弱,腹泻严重时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老年人患肠胃炎时,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病情发展。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腹部触诊等,了解腹部有无压痛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体格检查时的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不太配合,需要医生更有耐心和技巧。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粪便常规等。血常规中白细胞等指标变化可辅助判断感染情况;粪便常规可查看有无病原体等。对于儿童,采集粪便等标本相对困难,需要恰当的操作方法。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休息、调整饮食,轻度脱水时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则需要静脉补液。儿童要特别注意补液量和速度的把握,避免出现补液过多或过少的情况;老年人则要考虑其心肾功能等情况来调整补液方案。
对症治疗:腹痛明显时可使用一些药物缓解,但需谨慎选择适合不同人群的药物。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镇痛药物,老年人用药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