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措施需在寒冷季加强保暖、保持易生冻疮部位干燥并促进血液循环,局部护理中轻度未破溃冻疮可置于适宜温水复温后擦干涂护肤品,瘙痒时避免搔抓可按摩,药物辅助时破溃创面用抗生素软膏防感染,瘙痒明显用相关凝胶需遵医嘱且特殊人群要谨慎。
一、预防措施
1.保暖防护:寒冷季节需着重加强保暖,穿戴厚手套、围巾、帽子等防寒衣物,避免皮肤长时间处于0~10℃环境,维持皮肤温度在正常区间以降低冻疮发生几率;儿童皮肤娇嫩且自我保暖意识弱,家长要确保其穿戴柔软舒适、保暖性佳的衣物,防止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老年人血液循环功能减退,冬季外出务必穿戴齐全防寒装备。
2.保持皮肤干燥:手部、足部等易生冻疮部位若出汗或潮湿,需及时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因潮湿会加速热量散失,增加冻伤风险。
3.促进血液循环:日常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每天进行手部、脚部屈伸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二、局部护理
1.轻度未破溃冻疮:将受冻部位置于38~42℃温水中复温,时间约10~15分钟,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防烫伤,复温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保持局部清洁,随后可涂抹维生素E乳膏等保湿护肤品,助力皮肤修复;儿童复温时需家长协助把控水温及时间,避免意外。
2.瘙痒处理:冻疮局部出现瘙痒时,避免搔抓,以防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可通过轻轻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来缓解瘙痒感,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
三、药物辅助
1.破溃创面处理:当冻疮部位出现破溃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其通过抑制细菌生长促进破溃创面愈合;儿童使用此类药物需谨慎,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选择温和且经儿科验证安全的护理方式。
2.瘙痒缓解:瘙痒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等,但儿童需格外谨慎,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使用后的反应,若有异常及时就医。特殊人群中,儿童因皮肤特性更需严格遵循药物使用的安全规范,老年人若需使用药物辅助,应在医生评估后谨慎选用,并密切观察皮肤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