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需从及时补水、调整饮食、休息观察及就医指征等方面应对,儿童与成人在各方面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防脱水、精神等情况,成人要观自身症状,达就医指征要及时就医。
一、及时补充水分
原因:急性肠胃炎发作时,患者会频繁腹泻、呕吐,容易导致身体脱水。对于不同人群,水分补充至关重要。儿童身体代谢快,脱水风险更高;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脱水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方法:可以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少量多次饮用,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二、调整饮食
急性期:
儿童:婴儿若为母乳喂养,可继续母乳喂养,但需增加喂养频率;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较大儿童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等,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
成人:急性期应暂禁食数小时(一般4-6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之后可逐渐进食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白粥、面条汤等,避免食用牛奶、豆浆等易产气的食物。
恢复期:
儿童: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步添加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蒸蛋、鱼肉末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次进食过多。
成人:恢复期可适当增加食物种类,如蔬菜泥、软米饭等,但仍要避免食用重口味、难以消化的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三、休息与观察
儿童: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环境要安静舒适。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腹泻次数、呕吐情况等。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持续高热、频繁呕吐、大量水样便等情况,提示病情较重,需及时就医。
成人: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腹泻是否加重、是否出现腹痛加剧、发热等情况,若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就医指征
儿童:出现持续呕吐无法进食、尿量明显减少(婴儿每日尿量少于50ml,幼儿少于200ml)、精神差、哭闹不止且安抚无效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成人:剧烈腹痛、腹泻伴有脓血便、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脱水表现(如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时,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