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耳炎需注意保持正确哺乳姿势、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积极治疗鼻腔及鼻咽部疾病,如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时注意姿势、增强宝宝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洗澡洗头防进水、避免噪音、及时治疗鼻腔及鼻咽部疾病等。
一、保持正确哺乳姿势
对于婴儿:母乳喂养时应让宝宝的头部略高于身体,防止乳汁逆流进入中耳。人工喂养时,要注意奶瓶的角度,避免奶液过快流入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婴儿喂奶后可适当竖抱拍嗝,排出胃内气体,减少因体位变化导致奶液反流的风险。
二、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增强免疫力: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提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类食物等,以维持宝宝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感染源: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家人患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应尽量避免与宝宝密切接触,必要时佩戴口罩。宝宝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及时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治疗,如多喝温水等。
三、保持耳部清洁干燥
洗澡洗头时注意:给宝宝洗澡或洗头时,要防止水流入耳朵。可以使用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但不要塞得太深。如果不慎进水,应及时将宝宝的头部偏向进水侧,轻轻牵拉耳廓,让水流出,然后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
四、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
减少噪音刺激:尽量避免让宝宝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如嘈杂的施工现场、大声喧哗的场所等。长期处于噪音环境可能会对宝宝的耳部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中耳炎的发生风险。
五、积极治疗鼻腔及鼻咽部疾病
关注鼻腔健康:如果宝宝患有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因为鼻腔与中耳通过咽鼓管相连,鼻腔的炎症可能会蔓延至中耳引发中耳炎。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缓解鼻腔炎症,但操作时要注意方法和力度,避免损伤宝宝鼻腔。对于患有腺样体肥大等鼻咽部疾病的宝宝,也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防止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通气引流不畅而引发中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