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黏膜病变需先明确病因,包括应激、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酗酒等,一般治疗要去除诱因、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用抑制胃酸分泌和胃黏膜保护剂,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用药有注意事项,还需监测病情变化。
一、明确病因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及其他严重脏器病变等应激状态;还可能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酗酒等引起。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其病因侧重点可能不同,例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是常见的致病因素;有重大创伤病史的人群,应激状态易引发该病。
二、一般治疗
去除诱因:对于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应停用相关药物;对于因酗酒引起的,需严格戒酒;对于应激状态相关的,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饮食调整:发病期间需暂禁食,之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黏膜的刺激。
三、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胃黏膜修复,研究表明其能有效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加速病变愈合。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隔离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侵蚀。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相对少见,但若发生,需格外谨慎用药,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等,且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用药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在使用抑制胃酸分泌及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
孕妇:孕妇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需谨慎选择药物,应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用药,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五、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腹痛、呕血、黑便等情况是否缓解或加重,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常规、大便潜血等,以评估病情的转归。若病情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加重迹象,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