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滑囊炎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既往肩部疾病史;体格检查包括视诊肩部肿胀、畸形、皮肤情况及触诊肩峰下压痛、摩擦感等;影像学检查有X线可观察骨骼结构、超声能显示滑囊增厚积液等、MRI能清晰显示滑囊及周围结构情况。
生活方式相关:询问患者是否有肩部过度活动、外伤史、长期肩部重复不良姿势等情况。如从事需要频繁肩部外展、上举动作的职业(如画家、羽毛球运动员等),或有肩部曾受撞击、拉伤等外伤史,这些因素都可能与肩峰下滑囊炎的发生相关。
病史情况:了解患者既往肩部是否有其他疾病史,如肩周炎、肩部骨折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增加肩峰下滑囊炎的发病几率或影响病情表现。
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肩部有无肿胀、畸形,肩峰区域皮肤有无发红等情况。若有肿胀,需注意肿胀的范围和程度;畸形可能提示存在肩部结构异常相关问题。
触诊:重点检查肩峰下区域有无压痛,通常肩峰下滑囊炎患者在肩峰下、大结节附近有明显压痛。还可检查肩部活动时有无摩擦感等,摩擦感可能提示滑囊有炎症导致滑囊壁粗糙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身体状况不同,触诊时的反应和表现可能有细微差异,但压痛部位相对较固定。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肩部骨骼结构,如肩峰形态、肱骨大结节骨质情况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肩峰形态异常,如肩峰下表面骨质增生等,有助于排除其他骨骼病变导致肩部症状的可能。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X线检查需考虑辐射影响,但在必要时仍可进行,需权衡利弊。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肩峰下滑囊的情况,可观察滑囊有无增厚、积液等。超声检查相对简便、无创,可实时动态观察,对于判断滑囊内积液量等有较好的价值。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肩部超声表现可能因组织发育或退变情况不同而有差异,但都能有效发现滑囊的病理改变。
MRI检查:对肩峰下滑囊及其周围结构显示更为清晰,能更准确判断滑囊炎症情况、有无积液、周围组织受累等情况。MRI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肩峰下滑囊炎以及与其他肩部疾病鉴别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MRI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