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外伤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病史采集需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及受伤详情;体格检查包括耳部外观和听力检查;辅助检查有影像学检查,如怀疑颞骨骨折时做颞骨CT,婴幼儿检查注意辐射防护。
年龄因素:儿童耳外伤可能与玩耍时的意外伤害有关,比如将小物件塞入耳道等;而老年人耳外伤可能与自身平衡能力下降,摔倒等情况相关。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因性别导致的特殊病史倾向,但不同性别从事的活动可能有差异,例如男性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或高风险运动时耳外伤风险相对高一些。
生活方式:有耳部接触高危环境工作的人群,如在建筑工地、工厂等工作,耳部受外伤的风险增加;有耳部清洁不当习惯的人,可能因不当操作损伤耳道。
病史:询问患者既往耳部是否有疾病史,如中耳炎等,因为既往耳部疾病可能影响本次耳外伤的诊断和处理,比如既往有鼓膜穿孔的患者,此次耳外伤后鼓膜穿孔情况可能更复杂。要详细了解受伤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时的情况,例如是被锐器划伤、被钝器击打还是耳部受到气压变化等因素影响。
体格检查
耳部外观检查:观察耳廓有无撕裂、血肿、擦伤等情况,耳廓的皮肤是否完整,有无出血、瘀斑等。外耳道检查要查看外耳道有无出血、异物、鼓膜是否完整等,通过耳镜可以清晰观察鼓膜的情况,如鼓膜是否穿孔、穿孔的大小和位置等。
听力检查:对于耳外伤患者,听力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以进行纯音测听,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判断是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还是混合性聋。例如,鼓膜穿孔会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而内耳损伤可能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配合度较差,可能需要采用视觉强化测听、游戏测听等特殊的听力检查方法。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当怀疑有颞骨骨折等情况时,需要进行颞骨CT检查。颞骨CT可以清晰显示颞骨的骨质结构,明确是否有骨折以及骨折线的位置、走向等。例如,可发现颞骨纵行骨折或横行骨折等不同类型的骨折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婴幼儿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注意辐射防护,尽量采用对患儿辐射剂量较小的检查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