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与肠癌在症状表现、发病年龄及人群倾向、检查手段及结果上有差异,肠炎症状轻、各年龄段可发病,肠镜见弥漫性肠黏膜炎症表现,影像示肠壁轻度增厚;肠癌有血便、腹痛渐重等表现,发病偏晚,高危人群需注意,肠镜见占位病变,影像可发现肠壁增厚等情况,儿童、老年人、女性在两者相关情况上也有不同特点。
肠癌:肠癌患者往往会出现血便,粪便中可混有暗红色血液、黏液等,腹痛呈现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且疼痛位置相对固定,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腹部肿块,部分患者会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晚期可能出现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比如直肠癌患者可能会有里急后重感(总是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发病年龄及人群倾向
肠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感染性肠炎多见于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常因饮食不洁等因素引起;而一些自身免疫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年龄多在中青年。
肠癌:肠癌发病年龄相对偏晚,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有家族肠癌病史的人群、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肥胖、患有肠道腺瘤等癌前病变的人群属于肠癌的高危人群。
检查手段及结果
肠镜检查:
肠炎:肠镜下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表现,血管纹理模糊等,病变多为弥漫性分布。例如溃疡性结肠炎在肠镜下可见黏膜呈颗粒状,脆性增加,有糜烂或溃疡形成。
肠癌:肠镜下可见肠腔内有占位性病变,肿瘤表面多不规则,可有溃疡、菜花状隆起等,取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为癌细胞。
影像学检查:
肠炎: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肠壁轻度增厚等非特异性炎症表现。
肠癌:CT或MRI等可发现肠壁明显增厚,肠腔狭窄,甚至可发现转移病灶等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若出现腹泻等疑似肠炎或肠癌情况,儿童肠炎多与感染等因素相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而儿童肠癌相对罕见,但一旦出现血便、腹痛等症状也需通过肠镜等检查排查;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肠炎可能因感染、肠道功能退化等引起,肠癌的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重视体检及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女性在肠癌的发病上与男性无绝对性别差异,但需关注自身肠道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相关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