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发生的内在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起作用、免疫调节紊乱(如Th1/Th2失衡及细胞因子异常调控)、内分泌变化影响、存在慢性感染病灶诱发;外在因素有接触刺激性物质或气候变化等环境因素、昆虫叮咬致过敏、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不良精神状态及作息劳累等生活方式因素、职业接触特殊物质引发。
一、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部分研究显示遗传易感性在痒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若家族中有痒疹患者,个体患痒疹的风险可能相对增高,遗传因素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皮肤屏障相关基因等多方面机制参与痒疹的发生发展。
2.免疫系统异常:机体免疫调节紊乱可引发痒疹,例如Th1/Th2细胞失衡,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过度活化时,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进而诱发痒疹,此外,细胞因子网络的异常调控也与痒疹的免疫病理过程相关。
3.内分泌因素: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可能影响痒疹发生,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可干扰机体的代谢及免疫状态,从而增加痒疹发生的可能性。
4.慢性病灶感染:存在慢性感染病灶,像牙周炎、鼻窦炎等,这些病灶持续释放病原体相关抗原等物质,可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引发皮肤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痒疹出现。
二、外在因素
1.环境因素:接触某些刺激性物质,例如化学洗涤剂、某些植物性刺激物等,或者气候变化,如干燥、寒冷、炎热等环境变化影响皮肤状态,都可能诱发痒疹。
2.昆虫叮咬:蚊虫、螨虫、跳蚤等昆虫叮咬人体后,其唾液中的成分可作为过敏原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炎症性损害,表现为痒疹样改变。
3.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干燥、过度清洁、长期使用某些刺激性化妆品等情况可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使皮肤的防御能力下降,外界刺激更容易侵入,从而诱发痒疹。
4.生活方式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不良精神状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皮肤的免疫及代谢功能,增加痒疹发生风险;此外,缺乏规律的作息、过度劳累等也可能干扰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与痒疹的发生相关。
5.职业暴露:从事某些特殊职业时,接触工业化学品、粉尘、橡胶等职业环境因素,这些物质可能直接刺激皮肤或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痒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