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褥疮的因素包括压力因素(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潮湿因素(汗液、尿液等刺激),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发生褥疮的风险有所不同,如老年人皮肤弹性等差、儿童皮肤娇嫩等更易受相关因素影响发生褥疮。
摩擦力:皮肤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会损伤皮肤的角质层。当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皮肤与床单、轮椅坐垫之间产生摩擦力,如皮肤被擦伤后,再受到汗液、尿液等的刺激,就容易发生褥疮。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如瘫痪患者,在移动体位时,如果护理不当,容易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增加褥疮发生风险。
摩擦力
剪切力:剪切力是由两层组织相邻表面间的滑行而产生的进行性相对移位所引起,与体位有密切关系。例如,患者半卧位时,身体下滑,皮肤和皮下组织受到牵张而出现剪切力,可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发褥疮。老年人肌肉力量减弱,在体位变化时更易出现剪切力相关问题;儿童如果长时间处于不恰当的体位,也可能面临剪切力导致褥疮的风险。
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当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如蛋白质不足、维生素缺乏及微量元素缺乏等,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修复能力。蛋白质是皮肤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蛋白质会使皮肤组织修复困难;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B族缺乏会影响神经功能及皮肤的正常代谢;锌等微量元素对细胞的生长和修复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如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褥疮。老年人若存在营养不良情况,由于其身体机能本身处于衰退状态,皮肤修复能力差,发生褥疮的几率更高;儿童如果营养摄入不足,也会影响皮肤健康,增加褥疮发生风险。
潮湿因素
汗液、尿液等刺激: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粪便等潮湿刺激,会使皮肤角质层变软,削弱皮肤的屏障功能,容易受到损伤而引发褥疮。例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如果不能及时清洁皮肤,尿液和粪便中的化学物质会刺激皮肤,导致皮肤破损,进而发展为褥疮。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皮肤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因潮湿刺激出现皮肤问题。老年人皮肤分泌功能减退,儿童皮肤娇嫩,在面对潮湿环境时,皮肤保护屏障更容易被破坏,从而增加褥疮发生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