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吃饭时有哽咽感通常不正常,可能由食管狭窄、食管动力异常等原因引起,不同人群应对方式不同,生活方式上饮食要细软易消化、少食多餐,体位要适当调整,如睡觉时抬高床头、白天不立即平卧等。
可能的原因及机制
食管狭窄:长期的胃食管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症、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食管狭窄。食管管腔变窄后,食物通过就会受阻,从而出现哽咽感。例如相关研究表明,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食管狭窄并发症,进而导致吞咽哽咽症状。
食管动力异常: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影响食管的蠕动等动力功能。正常情况下食管有有序的蠕动来推动食物下行,当食管动力异常时,食物通过食管的过程不顺畅,也会产生哽咽感。有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等动力指标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影响食物的正常通过。
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及应对
成年人:成年人患胃食管反流病出现吃饭哽咽感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内镜检查等明确食管情况。如果是食管狭窄导致,可能需要根据狭窄程度采取相应治疗,如内镜下扩张等。同时要规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本身,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制胃酸分泌。
儿童:儿童患胃食管反流病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儿童出现吃饭哽咽感时,需谨慎评估,因为儿童食管等结构相对脆弱。要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因素等其他情况导致的吞咽问题,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如调整喂养姿势等。如果考虑是胃食管反流病相关,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处理,避免盲目用药,尤其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加重负担。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及调整
饮食方面: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吃饭时有哽咽感时都要注意饮食调整。应避免进食过烫、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食管加重哽咽感。要进食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例如对于成年人,可将三餐分为五到六餐,避免每餐进食过饱;儿童则要注意辅食的质地,从细腻逐渐过渡,避免过硬食物。
体位方面: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减少夜间反流。成年人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儿童也可采取类似的体位调整,但要注意安全,防止坠落等情况。白天进食后也不要立即平卧,适当活动等有助于减少反流对食管的刺激,缓解哽咽感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