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炎主要症状有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胀痛,部分痉挛性疼痛,进食后诱发、排便后缓解;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等,伴里急后重感,不同性别表现无明显差异,儿童腹泻可致脱水等;便血,粪便混有鲜血等,量多少不一,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还可有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及乏力、消瘦、发热等全身症状,老年患者全身症状更明显。
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隐痛、胀痛,部分患者可出现痉挛性疼痛。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因人而异,一些患者可能在进食后诱发腹痛,排便后可有所缓解。例如,有研究显示,约60%-80%的乙状结肠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情况,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腹部的反应和行为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腹痛等异常。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糊状便甚至脓血便。腹泻的频率不等,轻度患者可能每日排便3-5次,重度患者可能十余次。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里急后重感,即有强烈的排便意愿,但排便后仍有未尽感。在性别方面,不同性别的患者腹泻表现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整体状况的变化,腹泻症状可能会有一定波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近期饮食不规律、食用了不洁食物等,可能会加重腹泻症状。对于儿童乙状结肠炎患者,腹泻可能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需要格外关注其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情况,比如及时给患儿补充口服补液盐等。
便血:粪便中可混有鲜血、黏液或脓血。便血的量多少不一,少量便血可能仅在粪便表面见到少量血迹,大量便血则可能引起贫血等并发症。一些患者的便血情况可能与病情的活动程度相关,病情活动期往往便血相对明显。在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本身有肠道其他基础疾病或曾有肠道感染病史等,可能会影响乙状结肠炎便血的表现和预后。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还可能伴有乏力、消瘦、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热一般多为低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可能在出现乙状结肠炎症状时,全身症状相对更为明显,如乏力、消瘦等表现可能会更突出,而且机体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病情监测和治疗。